張旭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卷《明珠奇案》 第一章 明珠失竊
第二卷《明珠奇案》 第一章 明珠失竊
&ldo;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do;
此一闕詞,名《水調歌頭》。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佳節,時為密州太守的大文豪蘇軾懷念其弟蘇轍而作此詞。此詞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傳誦千年而不衰。
長亭驛道,水鄉勝景。
那長亭前古槐樹下站立一名男子,約莫三十四五歲,青巾藍衫,面容冷淡,眺望遠方,似有所思。驛道路上,行商走客,南來北往,熙熙攘攘。水道之上,官船貨舟,順流逆水,匆匆悠悠。那藍衫男子忽仰起頭來,眯著眼睛看那青天白雲,低聲幽然長嘆。
古槐後側、長亭之內,一干官吏商賈,或立或坐,滿面春風,談笑風生。其後不遠處停放數頂官轎,幾棵樹身繫著馬匹。但見亭中走出一人,約莫四十開外,身著官服,神情昂然,近得藍衫者旁,收去得意之情,低下頭來,垂手立於一側。那藍衫者有如木雕泥塑一般,一動不動,並不望他。不時,自亭內又出得一人,此人身矮體胖,一臉肥肉,大腹便便,身著蘇繡精緞,快步過來,見著那官吏,滿面堆笑,道:&ldo;怎的還不見身影?莫非又因事耽擱不成?&rdo;那官吏扭過頭來,淡然一瞥。那藍衫者忽冷笑一聲,道:&ldo;朱大掌櫃若有急事,可先行一步。想那蘇軾,不過一遷謫之官,怎勞朱大掌櫃大駕前來?如若因此失去那白花花的銀兩,豈不可惜?&rdo;
這商賈姓朱,名山月,乃湖州一大巨賈。原來湖州一地,與蘇州、杭州一般,盛產絲綢。朱山月襲了祖業,做那綢緞生意,日漸勢大,那湖州一地綢緞買賣,他一人便佔得一半。朱山月一語被搶白,頓時語塞,只是憨笑。那官吏站立一旁,聽得此言,滿面通紅,竟似是在譏諷他一般。朱山月笑過之後,又道:&ldo;張大人言過了。朱某雖是白丁俗客,卻也依附文雅。常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朱某生性遲鈍愚笨,不曾習得聖賢書,未能謀求功名,此人生憾事也。今有當世詩仙詞聖蘇軾蘇大學士移駕湖州,朱某若能求得一見,何其幸哉。那區區些銀兩又算得甚麼?&rdo;那藍衫者聞聽,又冷笑一聲,道:&ldo;好一個當世詩仙詞聖!不想朱大掌櫃對蘇子瞻如此推崇!那蘇軾自恃才高,傲世輕物,目中無人,竟極力抵制新法,不受聖上及丞相歡喜,故被貶湖州。如此之人,朱大掌櫃竟仰若晨星,以為聖賢…… 哼!&rdo;那藍衫者冷笑幾聲,不再言語。
那官吏面有厭惡之色,直衝朱山月揮袖,示意他離去。朱山月退後幾步,很是尷尬。那官吏趁勢低聲道:&ldo;張大人,前去探訊衙役尚未歸回,興許還有些時辰,不如先在亭中歇息,慢慢守侯。&rdo;那稱作張大人的藍衫者淡然道:&ldo;秦大人若覺勞累,可自回亭中歇息。&rdo;言罷,抬步而去。那官吏甚是尷尬,跟不是,退亦不是,呆望那藍衫者身影,良久,忽露出一絲冷笑。
那藍衫者非是他人,乃湖州前任知府張睢。張睢,字嘉州,湖廣湘潭人氏,父早亡,自幼與母相依為命。少年聰明好學,至十歲來,四書五經,無所不通。有相士相面,道其有貴人之象。其母深信,便攜張睢沿湘江而下,到得長沙府,尋名師訪高儒。嘉佑年間,中得進士,先為永州通判,後升遷湖州知府,深得宰相王安石器重。那稱作秦大人的官吏姓秦字聰碧,乃是現任湖州縣令。秦聰碧思索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