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斐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伏龍山下的老渡口,卵石雲集,巴河水碧波蕩漾,白花花的浪花東逝而去。渡口上游兩百米處是有名的&ldo;魯班橋&rdo;,所謂的&ldo;魯班橋&rdo;,也不知道是何時留下來的古橋遺址。橋為殘橋,全部淹在水下,這個季節是看不到的。每年冬季枯水季節的時候,站在渡口上面的老黃角樹下,便能隱約的看到橋面,它如同一條石板路通往對面,通到一大半的時候就沒有了。整條橋長約一百來米,橋面寬五米左右,沒有欄杆。我知道關於魯班橋,是有一個傳說的,這個故事在本地,可以說是婦孺皆知。
傳說遠古的時候兩個法術高超的匠人魯班和他的徒弟趙巧,他們奉了諸侯王之命,要以一晚上的時間,分別到這裡和上游十來裡處的滴河鄉修建&ldo;魯班橋&rdo;和&ldo;萬年倉&rdo;。由魯班負責修橋,趙巧負責修倉庫。這師徒二人面和心不和,趙巧為了在諸侯王面前邀功,於是和魯班打賭,看誰先完成工程,他二人約定以五更雞叫為定,到時候完不成工的就自動投降認輸。打完賭後,師徒二人便做起法來,開始修建石橋和倉庫,由於魯班手藝更為高超,法術也是高於趙巧一籌。到了三更的時候,趙巧見自己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完成,於是偷偷的跑去見魯班那邊的情況,發現魯班已經修了大半。這趙巧眼見自己贏不了魯班,於是腦瓜子一轉,在巴河對面的跑馬山樑上學起了雞叫,經他這一叫,周邊山下的雞以為天亮了,也跟著齊聲打鳴。
魯班一聽,不知道是徒弟搞的鬼,非常的懊惱,便扔下半截橋認輸走了。這趙巧見自己騙走了魯班,轉身回去接著開始修建倉庫。等到真正五更的時候,魯班才知道自己上當了。但此時趙巧已經修完&ldo;萬年倉&rdo;,到上頭領賞去了。故事的真實雖然沒法考證,但這座半截的石橋卻是真實的留下來了,它到底修建於何年何代,現在誰也說不清楚。甚至上游滴河鄉附近的&ldo;萬年倉&rdo;,河邊的漁民都有說看到過的。說是以前有水性非常好的漁民,猛的扎水到一處洄水深處的下面後,發現了一座石條石板砌成的倉庫,寬廣深不見底,於是大家都說是傳水中的&ldo;萬年倉&rdo;。
每年的初夏是繁殖的季節,也正是巴河禁漁的時候,所以這條大河裡,除了一條擺渡遊艇,並沒有其他的船隻。河對面正是喬宛鎮,我們上了船,我遞給了船伕三元運輸費,這個中年漢子便開動了汽艇,駕駛著送我們過去。今天不當集,所以過河的人很少,整個船上,連同我們不過就七八個人。來到對面的鎮子邊上,我們在一家麵館裡吃早飯,見他二人都要的素麵,我也不不好意思要吃葷,於是跟著要了一碗榨菜面。
這些時間在山上吃夠了素,一下山看到肉食,我都不自覺的悄悄吞嚥口水。吃完麵後,我們又來到河這邊的渡口,這裡停泊了不少的船隻,大多數是開往周邊一些鄉鎮的。我們上了一艘到茶河的遊艇,這艘船可以裝十來個人,現在船上已經有了七八個行客。一個看似老闆孃的女人非常熱情的招呼我們,說到茶河每人五元的路費,無塵道長要掏錢口袋,被我擋著了,我掏了十五元遞給了老闆娘。開船的船主是個四十來歲的漢子,黑黝黝的肩背非常的健壯,他正在和遊客閒談著。等到又上來了幾個人後,船主便抽杆開船。
這巴河流淌的地方,自古便被稱著蠻夷之所,鄉民非常的淳樸,說話也是毫無拘束。他們之間的交談,不上幾句就是開口老子,閉口龜兒,日娘罵母的。但對於聽者,卻是沒有辱罵的意思,說書面點,這些夾雜的髒話,不過是些語氣助詞罷了!我們都土生土長在這些地方,從小就耳嚅目染,並不覺得有什麼驚訝。我這些年流年他鄉,現在回來聽到,反而有些親切感。無塵道長時不時的摻合兩句,我也不發言,聽著他們說些雜七雜八的話兒。大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