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一步新軍事變革的思考。
一、救災行動展示了中國軍隊的進步和戰略空運能力的巨大不足
無論是5000米高原叢林雨霧複雜條件下的冒死盲降,還是崎嶇山路20個小時強行軍90公里,救災行動中這一系列例項,無不有力證明中國軍隊一直保持著傳統的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政治優勢一直是中國軍隊誇耀於世的資本。這一戰爭年代和艱苦歲月裡鑄就的傳家寶,歷經改革開放和漫長的和平年景,在此次賑災中依然光芒不減,在贏得舉世稱讚的同時,也向未來的潛在對手展現了一種強大的心理震懾力。
但政治或精神優勢的耀眼光芒並不能全部遮掩軍隊裝備和技術能力的缺陷。從現代及未來戰爭的戰略角度,觀察整個抗震救災中調兵遣將的行動,我們再一次深切感到軍隊空中機動能力的重要和我軍的不足。
此次汶川救災,中國軍隊反應迅速,幾十分鐘後即發出抗震救災的第一道命令。作為此次抗震救災總指揮的*總理率先從空中快速抵達震區,接著國家緊急徵用民航力量,陸續將救災人員和物資運抵災區。空降兵部隊在災區投下偵察分隊、軍用手機和其他物質,無人機、預警機還不間斷地偵察災區,隨時提供各種情報供指揮部決策參考。100多架各種型號的直升機,開闢了空中生命通道。後期面對堰塞湖威脅,空軍轟炸機部隊又隨時待命出動。可以說,空中力量不僅確保了此次抗震救災行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還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統帥部從總體上宏觀把握震區全域性情勢。對比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主要使用步兵部隊徒步開進的做法,此次汶川緊急救災行動,反映了中國高層全新的用兵思路:那就是更加註重使用空中力量。這是符合現代軍事力量運用原則的。現代高技術區域性戰爭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時間短。首先想到使用空中力量,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空中快速機動能力,反映了中國軍隊在過去二十年新軍事變革中,在觀念上有了相當程度的突破,在新裝備建設上也有了一定的發展。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軍隊整體上大型運輸機缺乏和戰略空運手段使用不熟練、戰場建設準備不足的弱點,也在此次救災中暴露無遺。中國軍隊和武警在此次救災行動中動用兵力10餘萬人,其中大部分是依靠鐵路和機械化地面開進的。在理想狀態下,這些地面開進的部隊和大型機械,都應該由戰略空運迅速抵達災區,顯然,我們目前沒有這個能力。能夠直接投送大量兵員的是空降兵部隊,不幸的是,空降兵雖然規模龐大,卻全部是傘降型。由於震區為高原複雜山地,加之大雨濃霧的氣象,沒有通訊和地面引導,使大規模傘降根本不可能。大量空降兵因此只能和普通步兵一樣乘坐運輸機直接飛抵機場。國家緊急徵用民航力量,使空運平臺可以短期得到保障,但機場缺乏的問題卻無法立即解決。由於平時沒有準備足夠多的戰備機場,部隊對緊急開闢臨時野戰機場作業不熟練,使為數不多的軍用運輸機也無法抵近降落,而必須使用民航機場,這就造成少數民航機場的擁堵及飽和,使少量的國家空中投送力量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民航機並非專為救災設計,無法裝載大型機械,軍用運輸機載重量也不夠,使先期到達的救援人員只能依靠雙手進行簡單救援,也在次要層面上延伸著戰略空運能力的不足。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需要空中騎兵軍團(2)
這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有人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我軍未來要增加大型運輸機和大型直升機裝備,以應對非軍事行動。這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視角。戰略空運能力建設,不能只盯著非軍事行動,事實上那是一支大國軍隊現代化的主要外觀。近20年來所有的所謂資訊化戰爭,從外觀上看起來,無一不是以空中力量為主進行的。戰爭準備期間,是大型運輸機把部隊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