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二嫂從吃食攤子抽出身,是為了去掌管茱萸工坊和制粉工坊。
常家人是常喜樂一手培訓的,字雖然認識得還不算多,可基本的算術已經不在話下。且他每次都會灌輸一些符合這裡情形的管理學理論,教他們會利用資料去分析等等,課程都是以培養他們為管理者為目的的。
其中學得最好的莫過於曹二嫂和丁三嫂,家裡頭除了常喜盛,其他兄弟都不善於管理,而更適合去做活。
常喜興雖然木訥可種地是一把好手,而常喜旺在榨油坊幹得風生水起,他願意花那力氣,卻不願意動腦子。所以管理的事就交給了這兩位嫂嫂,至於王大嫂則是負責掌管家中的事。她是長嫂,要負責這些也是理所應當。
她的性子太軟,在外頭管人可是不成,不過卻是能把家裡打點得很好的。
孫婆子現在雖然還有勁,可管家的事漸漸轉給王大嫂,不過錢財依然是不敢給她掌管的。常家如今家底厚,雖然投出去不少錢,每次掙回來一點又有新的事要去做,所以資金都是流動的。但是即便是這樣,相較以前,留在手頭上的錢財還是不少。
王家雖說現在老實了不少,可孫婆子依然不放心,實在是王大嫂那性子讓她不敢完全信任。
&ldo;時間長了胳膊還是挺酸的。&rdo;丁三嫂道,方才她也試了一下,就知道這活也不是那麼好乾的。
孫婆子看著棉花越彈顯得越白,忍不住上前摸了一把,&ldo;這東西瞧著就好,到了冬天用這被子肯定特暖和。&rdo;
常喜樂道:&ldo;用這東西織的布也十分好,只是得暫時勞煩嫂嫂們了。&rdo;
棉花雖然是新鮮東西,可紡織成線的原理都差不多,家裡的幾個嫂嫂都織了一手好布,這些不會難倒她們,只要稍加琢磨,就會掌握到訣竅。
如今是自家用,數量也不多,所以先不僱傭其他人。且常家人還是沒有僱傭人伺候自己的概念,從來都是能自己做的都儘量自己做。
常喜樂還來不及改進這裡的紡車和織布機,他對這些也不過是一知半解,得和木匠們溝通,他提供思路,木將門則想法子實現。常喜樂自己折騰也不是不行,知識得耗費很長時間。這次他只打算提醒一兩句,讓這些木匠自己動腦琢磨。雖然這個過程會放慢,但是也是在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他所會的東西畢竟有限,且這些人想要獨當一面,就得學會思考,而不是隻會依賴於他。
廣大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只要擁有一片適合生長的土壤,就能給諸多驚喜。歷史上的那些流芳百世的各類物件,大部分都是這些可愛的人發明創造出來的。
曹二嫂沒好氣道:&ldo;小五真是越發客氣了,跟嫂嫂說這樣的話豈不是討打嗎。&rdo;
常喜樂拱手作揖,一派認真道:&ldo;是小弟錯了,還請嫂子莫要責怪。&rdo;
曹二嫂笑得更歡了,&ldo;瞧瞧,我這面子大的,別人恨不得供起來的人還跟我道歉呢。&rdo;
大家聽到這話也都笑了起來,紛紛揶揄起常喜樂來。
現在常喜樂的名聲在稻香縣以及鄰近縣城十分的響亮,不管是那些農具,還是以厚道的價格收米糧、茱萸、油茶果、綠豆、木材等物,都讓當地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其實常喜樂收取這些東西的價格並未比其他商人高出多少,而是控制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里,也不能因為自己打亂當地的經濟。因為突然的改變,帶來巨大震動,很容易導致當地經濟崩盤。
畢竟他沒辦法經營所有專案,若是其他商人利益受損道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反撲,在其他上頭找回來。到最後利益受損的依然是百姓,他多給出的錢也不過是被那些商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