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了這四人,歐陽還安排了打援隊,突圍救城隊等等攻城戰中所可能出現的局面。只不過,而後的考生雖然可圈可點,但卻沒有第一批四名考生表現之出色。按照裁判們總結,就是一般,有空子給別人鑽,別人有空子也沒抓住。他們比較像是在進行一場演習,誰的人多拳頭大,誰就能占上風。偶爾有那麼幾名小聰明的將領,只可惜顧頭失尾,經常區域性佔了便宜,卻失了大局。
而且在後面的比試中,出現了作弊行為。有用自己的錢充為軍費的,有東西兩軍熟悉互相借調的,有套話裁判的,有從南門進攻引發騷亂的。按照歐陽理論,只要不被抓到,作弊也是一種能耐的理論似乎也過得去。但是歐陽這個老手早就想到各種作弊的可能,一個擅長作弊的學生不一定是名老師,但如果是老師一定是一名擅長抓作弊的老師。
還有另外的插曲,如兵不從將出現了幾次,歐陽沒有客氣,直接責罰兵丁。至於補償,那是不需要的。種將軍說的好,一個帶兵的連兵都挑不好,還怎麼談的上養兵。還有插曲就是有兵丁在城中尋釁滋事,被展銘帶人全抓了起來。
第103章 事後
皇家報報導的很詳細,趙玉根本就不用歐陽上表,她這外行人也看得明白陽平武舉的細節。在皇家報中還有特約評論,採訪了一些陽平和東京的百姓,讓他們對這些將領表現表述看法。而後,還有一些資深將領對所場戰況的點評。
文官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李綱則是上書肯定了這次武舉的好處,進表請以後的武舉都模擬戰爭進行。其對韓世忠大為推崇。
將近二十天的武舉終於落下帷幕,二十多名舉子還有主考官們會集東京。趙玉還是比較有分寸的,讓武舉們等著,先進行科舉的殿試,結束的幾天後,才宣所有人上殿。
趙玉道:「各位將軍,今天不是殿試。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朕今天倒是想看看你們會不會推舉個第一齣來。誰先說說?」趙玉等了等,見沒人接話,就點名:「歐陽,這邊大部分事都是你負責的,你先說說,你看誰比較行?」
「回陛下,其實大家表現都很好。既然很好,就要看比壞,看誰比較不壞。劉錡將軍先前是賺了大便宜,但而後因為目中無敵,吃了大虧。張俊將軍,雖然前期被動,但堅忍之極。劉光世將軍讓我最敬佩就是,能讓出兵權,合兵為一,同心同德。至於韓世忠將軍,微臣不知道怎麼說。」誰都知道狀元、榜眼、探花是從這四人中產生。雖然後面的將領也有表現,但也只能說可圈可點,沒有什麼亮點。就連皇家報民間調查,九成五的百姓都是投這四人的票。
韓世忠出首道:「回陛下,末將最遺憾就是沒能和劉錡將軍比試一陣。劉錡奇計百出,而後就因為年輕而失了一招。如果扣去這一失,以少勝多,以劣勝強,幾戰堪稱完美。」
趙玉微笑道:「失了就失了。劉錡你自己怎麼看?」
「回陛下,家父從小就責罰末將驕傲自滿性情。但末將分毫未放在心上。此之一役,刻骨銘心。末將之失,遠大其他三名將軍,今日是統百人,如若統十萬人,末將將成千古罪人。」
「你自己明白就好。」趙玉看另外兩人:「你們也說說。」
張俊道:「敗軍之將,辜負陛下盛意,無它好說。」
劉世光:「末將未按軍令拿下東門,已經失職。」
「你們說呢?」趙玉問大家道:「他們四人都很謙虛,那就你們說說。」
一武舉道:「韓將軍行如風,守如山,不急不躁,末將佩服之極。」
一干武舉都發表自己看法,可以說韓世盅的支援率最高,其次是劉光世和張俊。劉錡因為出現一個帶兵人不應該出現的重大失誤,即使是勝將,但支援率在四將中排在最低。趙玉點頭,當庭點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