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得要多找幾位教書的先生啊。”
吳世恭聽了鄧啟帆的話,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可到哪裡去找教書的先生呢?吳世恭就想起了自己在守縣城的時候,和自己頂嘴的那個教諭龔浩然來。
那一天,吳世恭翻箱倒櫃,從裝著自己衣服的箱子中,找出來自己文人的長袍,讓繡竹給自己打扮起來。
當吳世恭穿好長袍,紮上文士巾以後,看著他的樣子,內宅裡吳世恭所有的夫人都忍不住笑出聲來。吳世恭一副武夫的模樣,卻做出這麼一副文人的打扮,確實驗證了一個成語——沐猴而冠。
吳世恭帶著禮物,在旁人奇怪的眼神中,來到了縣城教諭龔浩然的住所。
吳世恭和龔浩然一見面,立刻就行了一禮說道:“當日先生對學生的教誨,學生至今銘感在心。今日學生就是來聆聽先生的教誨的。”
龔浩然聽了吳世恭的話,是很高興,連聲說道:“客氣。客氣。”接住把吳世恭迎進屋內。
倆人安坐以後,吳世恭對龔浩然說道:“學生這次來找先生,還是有件事來求先生幫忙的。學生這次抓了些亂民,其中還有些小孩。學生想著,那亂民造反,既要嚴刑峻法讓其害怕,還要教授他們知禮儀忠節。這樣的話,以後他們也能夠自食其力,成為有用之人。因此,在這裡就有求先生了,給學生找幾位教書的先生,讓他們能夠教教那些小孩子。”
龔浩然聽了吳世恭的話,是十分地受用,他笑著說道:“聖人的教化之意,確實如此。吳千戶現在的教化之舉,本官又怎麼能夠不鼎力相助呢?”
於是,吳世恭和龔浩然就相談甚歡起來。當龔浩然得知吳世恭也是個監生,他們倆的關係更加親密了。因為,龔浩然就是吳世恭上幾屆的監生學長。因此,龔浩然也硬拉著吳世恭留下來吃了一頓家宴。
沒過幾天,龔浩然就安排了縣裡的五位童生到吳世恭這裡來教書。那五位童生基本上都是科舉無望,年紀又大的人。可他們到來,對於現在的吳世恭來說,可是一個寶。吳世恭立刻給他們每人每月八兩銀子的束脩。這讓這些童生都大為滿意。
吳世恭立刻安排自己收留的所有的孤兒小男孩,全部去學習識字。並且,也安排自己所有的軍官在早上訓練以後,晚上開夜校學習識字。
吳世恭的這個規定,讓那些軍官都有些牴觸情緒。吳世恭很乾脆,規定了:如果誰在規定時間內識字量不達到標準的話,立刻扣軍餉。在金錢的威力下,所有的軍官也都服從了吳世恭的命令。
之後,吳世恭就視察了一下教學的情況。那五位童生教著那些小孩和軍官識字,倒也教得挺賣力。可是,吳世恭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些童生是按照明朝當時的教學方法教授的。在明朝,教人識字,就是先讓那些識字的人,先把所有的課本內容全部囫圇吞棗地背下來,也不管那個人懂不懂那些課本內容的真實含義和解釋。
當背完課本內容以後,先生再結合課本內容說些聖人的大道理,一般的情況下,這就算是教完了。
如果有一些比較聰慧的學童可以舉一反三的話,那先生才會對這名學童重點培養。說實在話,明朝的教育就是漫天撒網之後的精英教育。也就是隻教育最好的那些學童真正的知識,其他的人也就是不讓他們成為睜眼瞎而已。
而吳世恭的辦學目的,根本就不想辦一所大學,他只想辦一所技工學校。而且,那些聖人的大道理雖然也要講,但也只能夠有選擇的講,有些道理吳世恭就要讓其模糊起來,並不想灌輸到那些學習的小孩子和軍官的腦子了。
比如那些忠君的思想,吳世恭就覺得:這些人都是吃我的,穿我的,就應該忠於自己,管那個皇帝老兒什麼事啊?
所以吳世恭就覺得,應該編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