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0節:步兵戰術:三三制與伍長制
這版步兵操典,作為中國自行編撰的第一版軍事教材,其意義之深遠自不必說,其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把中國軍隊的步兵班戰鬥模式拉到了散兵群時代,然而,自穿越後,何煒也發現了該操典規定的戰術要求所存在的問題。
在操典中,步兵班被劃分為了步槍組和輕機槍組兩個散兵組,除去班長和副班長,其中步槍組八人,輕機槍組六人,這一點上來說和調整師的編制略有所出入。
調整師的編制表上,規定每個班步槍組七人,輕機槍組五人,一般來說,各個德械調整師的步兵班也就是這兩個版本的編制,十四人或者十六人,但是除去分為兩個散兵群戰鬥組外,並沒有繼續更進一步,更細緻的分組。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僅僅分為兩組,整個步兵班的作戰劃分顯的十分臃腫,班長帶著輕機槍組的五個人負責火力掩護,問題不大,毛病還是出在步槍組上。
步槍組是副班長帶著七個步槍兵負責衝擊和白刃,這七名步槍兵,軍銜階級有高低不同,但是任務卻沒有具體的劃分,這在戰場上會造成很嚴重的問題。
比如,步槍組在輕機槍的掩護下,對某個火力點a發起衝擊,此時副班長帶著七個步槍兵猛衝猛打,突然又有一個側射火力點b開火,此時,突擊中的步槍組勢必要分出去人來去解決其他它火力點,副班長需要指揮七個人來應付隨時變化的目標,而且要指揮到具體的每一個人,指揮到步槍組內每個人,這在戰場上是很難做到的,指揮上有頗多的不便捷。
《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即認為一個人最適宜指揮的通常也就1-4個編隊,如果超過這一編組,那麼指揮效能,戰鬥力的發揮都會受到影響,說白了,當每個人直接指揮的部屬數量過多,那麼戰鬥效能就會下降。
有時候,並非是人越多越好。
何煒的目的,就是要對步兵班的分組進行重新劃分,劃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組,按照目前的編制,一個步兵班,除去班長和副班長外,步槍組有七人。
這七人之中又有上等兵一名,一等兵二名,二等兵四名,輕機槍組則由上等兵一名,二等兵四名編成。
按何煒的想法,他準備將步兵班分成若干個三到四人的小組,首先削減輕機槍組的人數,輕機槍組只保留上等兵射手以及兩名充作彈藥兵的二等兵,另外兩名二等兵充實到步槍組中,這樣步槍組就有了九個人,而這九個人,也將劃分為三個組,每個組以一名上等兵或者一等兵作為組長,帶領兩名二等兵構成一個戰鬥突擊組。
這樣一來,輕機槍組由三人構成,另外還有三個以步槍兵構成的戰鬥突擊組,戰鬥時,班長指揮帶領三個人組成的輕機槍組,副班長指揮三個戰鬥突擊組,且指揮各個戰鬥突擊組時,無需指揮到每一個人,只要指揮到組長即可,給組長賦予任務,指定攻擊目標,由組長帶領本組士兵執行具體任務。
這一劃分方法從本質上說,可以用從粗到細來形容,實際上,這個班組的劃分方法在歷史上也有跡可循,日軍的步兵操典中,戰術教程就是以四個人組成的伍為最小單位進行教練。
而像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標準步兵班為12人,分別是班長班副,一個兩人偵察小組(M1加蘭德)、一個三人火力小組(1BAR+2加蘭德)、一個五人步槍機動組(M1加蘭德),這種2-3-5的編制其實也較為臃腫,班長通常是帶領指揮偵查組或者火力組,班副則一般帶領機動步槍組作戰,這種編制在實戰中的表現也並不好。
相比美國陸軍而言,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聰明靈活的多,直接將步兵班編成了1班長+3個四人火力組,作戰時更為機動靈活。
像後世被無數人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