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日,太乙來到酒肆時,書生早已在門口等待他。太乙領著他,走向來到一處昨日那湖邊的一個無人涼亭下,將介子推割肉喂晉文公的故事,完全版本講給了他聽。
在這時間,突然有一股神念,掃向了兩人,並且最終停留在張華身上。太乙順著神念,一下就找到了其主人,竟然是一箇中年道士打扮的散仙,其境界約有散仙兩重左右,至於實力,應該要高一些,因為對方的身上,竟然散發著淡淡的魔息。
之所以太乙感受到對方身上有魔息,就認定對方實力更高一些。這是因為魔法、魔道寶物等,是能將自身實力提升一些的。至於提升的多少,則與修士自身所修的魔道法術,以及所煉製的魔道寶物相關。
其中佼佼者,甚至能提升至同境界道家修士的被許。更有甚者,甚至能煉成不死之身,將境界移到“地仙”水平,再加上魔法的加成,直接成就蜀山世界一方的巨擘。就比如紅蓮老魔以及沙神童子。
只是眼前這神唸的主人,魔息卻顯得極為的微弱。料想魔法等對他的實力提升,不會太多。而且就算他能提升了一倍,太乙也不怕他,畢竟那也才散仙四重實力而已。
雖然不怕對方,可太乙可沒有被人暗中窺探得習慣,當即暗中施法,將在涼亭內佈下幻境,讓對方只能看到太乙佈下的虛幻場景。
而那修士呢,倒也有意思,他也沒有靠近過來的意思,而是悄悄以凡人看不到的隱身手段,飛身到湖中心的假山之中,並未有來打擾太乙和書上張華。
表面上太乙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現,什麼也沒有做,只是再給書生張華將介子推的故事。可那中年修士看到的內容,卻越偏越遠。
言畢,他又道:“若是介子推真的割肉給重耳食用了,就算他僥倖活了下來,他走路也必然一瘸一拐。而重耳若是真心想要感謝他,定當重用介子推。而介之推作為一個患難之際,與主君不離不棄的忠誠,也當欣然接受才是。畢竟這都是他用辛苦和甚至是姓名換來的,而他又忠誠於君主。所以他又怎麼會避之不及呢?總而言之,雖然將其看做一個美好的故事,勉強能講得通,可卻始終給人一種勉強之感。”
“可再看前面,晉文公在介子推拿回人肉之前,和一個農夫吵了架,隨後介子推追了過去,消失一段時間。如果此時,我們再換一個角度,重耳當年食的就是一個無辜農夫的肉,介子推因為沒有割自己的肉,故而走路還是正常的,也因此不會因為腿傷死亡或者走路一瘸一拐。而重耳當上了晉國國君後,擔心重耳走路的樣子,會讓人看出破綻,又擔心他將謊言說破。故而有心殺他。介子推聽說了之後,就揹著老母親,冒著絕後的可能,隱藏在山林裡。而後重耳又擔心知道自家起了殺心的介子推,心中又怨憤,故意將之前經歷完完本本的說出來,這才想要去殺他。可又擔心介子推會把真實的情況,告訴派去尋找的人,這才故意不讓人真的尋他,只是做做樣子,以避免接觸。隨後一把火,將其燒死。是不是也有這麼一種可能呢?”
“再則,為什麼春秋上沒有直接描述出來呢?這其中有沒有因為記載春秋的時候,還在春秋時期,晉國尚在。故而記錄歷史的官員,不敢得罪晉國,只好從側面,隱晦的表達出這麼一個事實?再則,連患難之際的忠臣都能殺還的晉文公,他一生當中難道只會做這麼一件惡事嗎?”
書生若有所思,個了一會,太乙又道:“然則晉文公,也為世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若無他們父子,春秋時的中原諸國就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也孕育不出後來的諸子百家燦爛文化。”
說到這裡,太乙總結道:“貧道並非是要你學那晉文公,作那忘恩負義,離經叛道之舉。反是提醒你且莫要作出那等事來。但想要做大事,也要學會用謀略,在某些地方要像晉文公一樣。高尚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