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中軍的號笛旗鼓,野地上的三個小型方陣快速合攏,隨後又慢慢向四邊拉長,最後變成一個內空外圓的大陣。這個大陣,便是屬於中國古時十大陣形之一的圓陣,在野地中,最有利於防守。
王鬥所部位於董家莊堡外,四面平曠,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作為防守依託,王鬥等人匆匆前來援助,也沒帶什麼拒馬等物。在這野外,沒有任何的前後左右之分,機動性極強的清兵精騎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從任意部位發動進攻。
只要他們想,只要他們找到機會,側翼,後方,都將會是他們的目標。
王鬥沒有騎兵,不能作兩翼及後方的保護,不到四十個夜不收他也捨不得拿出去與清兵拼命。在缺乏足夠騎兵的情況下,野地四面佈防成為必然。而佈下圓陣,則是最適合不過了。
在野地中,方陣是屬於進攻型的陣式,而圓陣更節省兵力,更有利於防守。而且只要戰局得力,圓陣只要稍稍展開,又可以成為進攻型的方陣。
王鬥準備先死死防守,等大挫清兵銳氣後,再轉守為攻,給那些清兵一點顏色看看。
……
歸功於平時舜鄉堡的嚴酷訓練,舜鄉軍變陣時有條不紊,沒有絲毫的喧譁與隊伍錯亂。
伴隨著旌鼓號令,在清兵還在二百多步外,韓朝的右哨中軍部首先結陣完畢,他們大部結在圓陣的正前方,各軍士依哨隊旗擺開。當點鼓響到第三遍時,各人已是依自己的方位站定,火銃,刀槍,槍牌各作戰勢,數百官兵忽然齊聲大喝:&ldo;護、護、護&rdo;,聲音震耳欲聾,他們連喝三聲,便肅立不動。
韓仲的左哨部結在了圓陣的左邊位置,軍士依步隔開,各取方位,在他們單擺開後,火銃槍牌皆作戰勢,齊唱&ldo;突、突、突&rdo;三聲,同樣靜立不動。
很快的,列在右邊位置的孫三傑部也是列陣完畢,他們齊唱&ldo;訶、訶、訶&rdo;。
整個圓陣整隊完畢後,眾軍士齊聲吶喊&ldo;殺、殺、殺&rdo;,大喊三聲後,中軍部一聲摔鈸響,立時整個圓陣一片肅靜,所有軍士都是嚴陣以待,沒有發出一絲聲音。
王鬥站在陣列的中央,他環顧左右,此時他的周邊,已經佈下了一個大圓陣。
說是圓陣,其實也不太合適,應該稱為方圓陣才對。在正對著清兵大陣的圓陣前方,由韓朝部佈下了一條筆直的大邊,由一個小方陣組成。最前方,是韓朝右哨部的四十五個火銃兵,他們分為三排持銃肅立,每排都是十五人。
每個火銃兵身上,盡數身著盔甲,王鬥帶來了六百五十多副盔甲,三哨兵六百六十餘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副盔甲。雖然盔甲有好有壞,但有盔甲總比沒有盔甲好。
在三排火銃兵的後面,又是兩排的長槍兵,由右哨甲隊的長槍兵們組成,他們個個手持盾牌,成為槍盾兵,護衛前方清兵射來的利箭。連上每小隊的甲長,其實這處的槍盾兵有三十人,正好分成兩排。
在他們後面,右哨甲隊的隊官雷仙賓領著自己的兩個護衛,還有一個旗手,一個鼓手在這裡指揮。
在這兩排槍盾兵的左右兩角,又有三十個火銃兵,每角十五人,又分為三排而立。
在王斗的計劃中,圓陣每一哨的連線處,都留下各哨的一部分火銃兵,這樣火銃兵可以得到長槍兵的保護,在他們放完火銃後,又可以退回陣內,裝好彈藥後,再次衝到連線處射擊。
這些射擊完畢的火銃兵,他們進入陣內後,同樣可以棄銃抽刀,作為預備隊使用。
最前方那三排火銃兵同樣如此。
這塊地帶的火銃兵長槍兵皆聽右哨甲隊的隊官雷仙賓指揮,而雷仙賓,又聽命中軍部的號令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