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138 利益 (第1/3頁)
碧水青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康熙只是跟裕親王、恭親王這兩個最信任的兄弟提前打個招呼,初步商討一番出征準噶爾的章程(),並不是立刻要開戰。
畢竟開戰前的準備很多(),無論是軍情收集、宣戰通告、糧草調動、兵馬調集都需要時間和人力進行,不是大手一揮就能把百十萬大軍拉到外蒙古跟準噶爾直接開戰。
將兩個兄弟和兩個成年的兒子(太子實歲都快十六了,只是還沒大婚)留下,康熙在這大國宴結束後的私人小會上提出:如果大清當真與準噶爾開戰,其中一路大軍由裕親王統帥,大阿哥為其副手。
五人小會開到這裡,太子心中便是咯噔一聲,他自小是康熙親自教養,政治嗅覺極為敏銳,知道這才是這場私下會議最關鍵的戲肉:汗阿瑪要借裕親王、恭親王之手將兵權軍權徹底收回來,將八旗掌握在自己手中!
康熙繼位後,朝廷曾多次出兵征戰,在平三藩和□□的戰爭中,表現出色、貢獻極大的漢軍和水師都是康熙一手提拔,唯有數量最多的滿人騎兵,是由老一輩的將領統帥。
那些以安親王嶽樂為首的將領不少都是先帝時期的老臣,甚至也有好幾位像嶽樂那樣是開國名將、三朝老臣。
這些滿人將領行軍打仗的本領很強,本事數一數一,可他們個個都是驕兵悍將,既不服管,也不敬畏皇權,對康熙這個少年登基的天子並不事事敬服,平日裡仗著軍功多有囂張跋扈,康熙實不能忍。
胤俄出生那年,康熙便藉故削了嶽樂的宗令之職。明面上嶽樂是受妻兄索額圖牽連才大失聖心,可其實三藩之亂結束後,康熙就有意換掉八旗中的老將,將那些驕兵悍將換下去重新將兵權收回。
大清若與準噶爾交戰,命裕親王、恭親王各自統領一路大軍,就是康熙收回兵權的第一步。
這兩位親王爵位高,在宗室中地位舉足輕重,由他們倆擔任大軍統帥,在八旗中勢力根深蒂固的勳貴大族不會太排斥,能接受這個人選。
而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是康熙的親兄弟,康熙自來與他們感情不錯,登基後更是對他們多有照拂。康熙對福全、常寧有情義有恩德,這才對他們有信任,在兵權過渡時將軍隊交給他們統帥。
是的,八旗騎兵的兵權不是要交給福全、常寧,只是在他們手上中轉一下罷了。
康熙的第一步,就是在征戰準噶爾結束後將八旗騎兵的軍權從裕親王、恭親王手中收回來。他讓大阿哥做裕親王的副手,就是為了制約裕親王;相比起兄弟,在這個時候還是兒子更可靠。
對親哥哥福全、親弟弟常寧,康熙或許有信任,可同樣也有防備。
裕親王、恭親王都是先帝之子,當年先帝駕崩時同樣有繼承權。即使康熙已經在皇位上安穩坐了一十幾年,可他同樣不會放鬆警惕。對福全和常寧,該敲打的時候康熙也一樣敲打。
太子是康熙“聖父聖子”願景的重要參與者,是康熙一手培養出來的繼承人。
他政治嗅覺靈敏,幾乎
() 立刻就明白了康熙讓裕親王、恭親王領兵的真實意圖,更清楚這件事一旦做成,對康熙極為有益,能加深皇室威望,大大穩固皇權。
可大阿哥領兵出征,作為裕親王福全的副手出兵準噶爾一事不符合太子的利益——太子不能接受在皇權穩固的同時,大阿哥能借此機會在軍中獲得威望,得到八旗軍隊的支援。
當自身利益與皇父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被康熙捧在手心裡寵愛十幾年,被寵溺得驕矜傲慢的太子最先關注、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利益。
他被寵壞了,理所當然地認為皇父必須要顧及他的利益。
當康熙的所作所為觸及到自己的利益,當康熙給了大阿哥權力地位,給了大阿哥壯大聲勢與自己相爭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