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第1/3頁)
缺無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盛金忠匆匆回宮,又匆匆出宮,去往燕國公府宣皇帝的旨意。
大慶朝的律法有規定,流刑之人,可以金銀贖買。三千里的流刑,只需三萬兩白銀,便可免罪。
這點金銀,對燕國公府而言,不過九牛一毛。
但慶帝追加的那一句,不得贖買,就斷了老燕國公免罪的路。
盛金忠出宮,趕到燕國公府,將皇帝的旨意傳下。
&ldo;盛公公,旨意何在?&rdo;
老燕國公跪地接旨,聽完了盛金忠的話,卻是緩緩開口。
盛金忠苦澀一笑,道&ldo;老國公,陛下這是口諭!&rdo;
&ldo;既無聖旨,請恕老夫不能奉召!&rdo;
老燕國公起身,望向盛金忠,決然道&ldo;還請盛公公回宮,請陛下寫一道旨意吧!&rdo;
&ldo;老國公,您,唉,這是何苦呢?&rdo;
盛金忠搖搖頭,出了燕國公府,迴轉皇宮。
大慶朝的處置朝臣的聖旨,可不是寫下來,加蓋璽印就成的。
真正的聖旨,需要皇帝口述,御書房秉筆學士潤色謄寫,經閣臣審議,透過之後,在閣部存檔,旨意再加上皇帝的璽印,才算是正式的聖旨。
當然,有些旨意,皇帝是可以一言而決的。
比如之前燕國公爵位的更迭,冊封竇靖為燕國公世子,田嬌為世子夫人的旨意,你是帝王施恩,不需要閣部的審議。
再者,像傳位詔書之類的,也不需要閣部審議。
大慶朝的各種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完善的。雖然是君王至上,但閣部的閣臣們,卻可以在很大程度限制帝王的君權。
正是因為這一政策,大慶朝才能歷經數百年傳承而依舊興盛。
慶帝所以能胡鬧任性,也是因為閣臣們會把朝廷大事處理的妥妥噹噹的。
大慶朝的皇帝,根本不需要日理萬機。大部分的國事,自有閣臣決斷,而下面的六部臣工,也是各司其職。
老燕國公為大慶朝立下汗馬功勞,慶帝要判他一個流三千里,就憑一個罔顧皇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閣部的閣臣們斷然不會同意慶帝這般胡鬧。
盛金忠回宮,跟慶帝講了老燕國公的應對。
慶帝就氣得砸了東西,將盛金忠轟出了御書房。
這樣的一道旨意,便是慶帝也知道閣部的閣臣們絕不會同意。
不過,他還是在趕走了盛金忠後,讓御書房的秉筆學士寫下了這樣的一道旨意,送去閣部。
&ldo;老混蛋,你以為朕真就奈何你不得嗎?&rdo;
慶帝嘴角輕揚。
他可不是真的要把老燕國公流三千里,所有的一切,不過是釋放一個訊號,一個老燕國公已經徹底失了聖眷的訊號。
閣部果然將旨意打了回來,但慶帝擬旨的訊息也傳了出去。
……
&ldo;舅舅,還真是任性啊!&rdo;
收到訊息的竇靖,也是哭笑不得。
田嬌則笑出聲來,道&ldo;陛下這是故意的吧!&rdo;
&ldo;必須是啊!&rdo;
竇靖自然能猜到慶帝為什麼這麼做。
事實上,京中但凡是有些頭臉的人,都能猜到慶帝此舉的用意。
……
皇后的寢宮中,太子畢恭畢敬地前來給皇后請安。
&ldo;母后,父皇為何如此不待見徐老公爺?&rdo;
太子是真的搞不懂,老燕國公明明是國之棟樑,怎麼他的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