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兩種筆陸子龍計劃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去選擇,他不統一要求。
作為從資訊化時代穿越過去的人,他知道文字發展的最終規律。
孩子們不論選擇使用哪種筆書寫,只要書寫的是中國的漢字,就能夠將中華文化一代代傳遞下去。
硯臺的製作費時費力,現在部落石匠主要是製作“球形石彈”和參與制作青銅器箭頭和打造武器。
陸子龍現在也不打算把自己寶貴的族人浪費在製造硯臺上。
他讓陸有瓷燒製了許多直徑5厘米陶瓷碟子充當硯臺。
無論是選用毛筆還是鵝毛筆都需要用墨和紙,所以墨和紙是他製造的重點。
造紙和造墨是一個比較精細的活,得有專人負責。
陸有瓷給他推薦了一個叫“樹皮”的小夥子,這個人手腳靈活,學習能力很強,現在是陸有瓷的得力助手。
陸子龍給這個小夥子起名叫“陸宣紙”。
現在能夠獲得陸子龍起的名字,已經是部落族人的一種榮譽。
族人們現在都希望獲得“鹿神”賜予的名字。
陸子龍為了將賞賜名字作為一種獎勵和榮譽保留下來,因此他現在已經不輕易給族人起名字了。
陸子龍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宣紙製作的電視節目,裡面介紹了古代紙張和墨的製作方法。他現在依然還記得墨和紙張製作的步驟,於是陸子龍帶領鹿宣紙和十幾個工匠按照電視節目中的方法開始製作墨和紙。
古代制墨主要工序有煉煙、和料、製作、晾乾、描金等。
陸子龍為了造墨,澆築了2個巨大的鐵鍋,並專門在部落山洞外面搭建了一個大廚房,在廚房中搭建了2個巨大的灶臺。
一個灶臺只燒松樹枝,另外一個灶臺燒的松樹枝上塗抹些動物油脂。過一段時後,鐵鍋鍋底和灶臺內壁就積滿了厚厚的一層菸灰。
將這些菸灰從鍋底和灶臺內壁刮下來放入銅盆中,就得到松煙和油煙。
當然燃燒時要嚴格控制火候、出入風口,掌握收煙時間,才能保證煙的黑度、細度、油分、灰分每次都一樣,因此這兩口大鍋做的食物也都很單一就是煮肉湯。
將收到銅盆中的菸灰和魚皮膠混合,加水雞蛋清,熊膽、蛇膽等用文火熬,充分攪拌,使煙料和膠合料達到細膩均勻的程度,製成坯料。
陸子龍製作了十多個長10厘米、寬3厘米、厚1厘米的模具,將坯料壓入墨模,塑造形狀。
最後將這些塑造形狀後的配料晾乾。
晾乾的初期,墨要不斷翻轉,使乾燥收縮時自然拱翹的墨體自行恢復平整。
晾墨環境的溫度、溼度要也要嚴格控制,風大、陽光直曬、過分乾燥都會導致墨內水分析出不均勻,以致產生碎裂紋。
另外,溫度過高也不好,會使墨出現黴變,影響墨的質量。經過晾曬後,墨就做成了。
陸子龍命人在工坊區建造了一個獨立的造紙車間。在車間中造在地面上用青磚搭建了一個長10米,寬3米,深1兩米的水池(紙槽)用來抄紙。
我國古代造紙多用麻,做成麻紙。麻有苧麻和大麻。苧麻是我國的特產,外國稱之為中國草。
大麻也是我國古老的麻種之一,俗稱“火麻”,外國稱之為漢麻。但是現在陸子龍沒苧麻和大麻,他只能製作草紙。
陸子龍帶領陸宣紙他們從“木製品加工隊”收集了大量的榆樹皮、柳樹皮,以及其他韌性較強的樹皮,又收集大量的蘆葦、烏拉草等,將這些收集到的原料進行切碎、晾曬處理;
接下來他對這些原料進行纖維的分離。
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需要在鹼性物質的配合下,如石灰、草木灰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