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陸子龍挑選的製造弓箭的櫟樹枝條都是那些樹條挺直,直徑5厘米左右,表面沒有大的枝節,瘤疤的枝條。他用匕首背面的鋸口,切割了50根枝條,製成長度在兩米左右的木棍讓族人帶回部落。
回到部落後,他讓族人們把櫟木樹棍放到工匠們磨製石器的石洞中,自己開始製作弓箭。在目前的條件下,他只能製作最簡單的單體弓箭,至於射程更遠的複合弓和弩需要他煉製青銅器或鐵器後,有了金屬工具才能做出來。
他將櫟木在火上烤,趁熱彎折到一個弧度。然後用多股細的榆樹皮線製作成弓弦。這樣一張簡單的弓就做出來了。之後他選擇直徑1厘米左右的平直的樺木枝條,削製成1米長的木杆。木杆的一頭削尖,裝上狼牙或石鏃,並在箭尾夾置野雞的羽毛。
將族人們收集的魚鰾加水熬煮成膠,將野雞羽毛和弓箭箭體粘牢。他製作了10支這樣的弓箭。他拿著自己製作的弓和箭在部落山洞前進行試驗。
他先站在一棵大樹前50米處,張弓搭箭,感受著弓箭的受力,在弓開如滿月後,將箭鬆開,弓箭深入大樹中,他走過去費力的從樹上把下箭頭。
箭頭的狼牙深入大樹中近5厘米,並碎裂在樹中,看來弓的彈性很好,箭也基本符合要求。然後他又測試了弓箭在80米,100米,150米的效果。
弓箭在100米內依然能射入大樹2厘米以上,依然有比較大的殺傷力。在150米的距離,由於箭支的穩定性不強,他射了10箭,僅有5只箭射中了大樹,射入大樹的深度不超1厘米,雖然有殺傷力,但是殺傷力已經大大降低了。
弓箭製作成功後,他又根據弓箭的射擊遠近和傷害程度,進一步完善和製作了3種箭支。
第一種是木羽箭,就是陸子龍第一次製作出的箭,不過他又在樺木箭桿上做了改進,箭桿尾部的羽毛挑選挑選大而平直的,尾部箭桿略微削去一些,讓箭的重心更為靠前,這種箭射程遠,而且傷害大。用於常規作戰的射擊。
第二種就是鳳羽箭,這種箭兩邊帶有翅翼,而這種翅翼就像是鳳凰的翅膀,翅膀用削薄的樺木製作,並貼上在箭桿上。
這種弓箭射程可以達到三百米以上,但是這種箭傷害性不太大,致死率不高,這種弓箭用於遠攻,用在守城和對進攻的敵軍進行遠距離箭雨覆蓋。
第三種就是飛虻箭。這種箭頭採用礫石磨製的三稜形箭頭,在近距離內可以直接將人射穿,所以中箭一般都會立即死亡。用於對近距離目標進行作戰。
由於大部分族人都在忙著建造城牆,第二天一早,他將部落中負責外出抓捕獵物的20來個族人留了下來,雖然部落中的魚乾足夠維持大家食用,但是為了調劑族人們的口味,同時也時為了不斷探查部落周邊的情況,他還是保留了20個人的狩獵小隊,在部落周邊狩獵。
他開始教授這些人射箭。
在教導族人射箭時候,陸子龍強調要做到即凝神屏氣、屏除雜念,心念專一這樣做射出的弓箭才會準確。
陸子龍也沒有專業學習過射箭,他自己的弓箭知識都源於自己的課外閱讀,他記得曾經讀到過一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晉平公命工匠制弓,3年才做成,卻射不透一層皮甲。晉平公大怒,要殺弓匠。弓匠的妻子想方設法的見到了晉平公,說:
“我丈夫為制這張弓,極其辛勞。製作弓的木料是來自泰山的,每天在陽光下曬三次。製作弓的角是用燕國的牛角,用楚國的糜筋貼傅,用黃河之魚的膠粘合。這四樣物品,極天下之選。如果此弓射不穿一層甲,那隻能是您不善射。
我聽說,射箭之道,左手如同推開石頭,右手好像倚著樹枝,當右手放箭時,左手並無知覺。這才是射箭之道。”晉平公按照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