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富貴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哦。&rdo;張麟樂心道, 人走了本就要撤棚,有些習俗卻被傳得如此驚悚。
&ldo;別看啦,轉身,大家轉身。&rdo;有人吆喝了一聲。
四個人隨大流面相前方,張麟樂問:&ldo;轉身做什麼?&rdo;
&ldo;不回頭,也不走回頭路。&rdo;阿西小聲回答:&ldo;這也是送殯的習俗,人死了,就沒在陽&rdo;
徐栩快速地給張麟樂甩了一個眼色,截話:&ldo;阿西講鬼故事的技術一流,之前我和你景行哥接到業務要進山驅邪,他就是當時進山的嚮導,阿西這張嘴盡會嚇唬人,千萬別聽他的。&rdo;
阿西低頭,委屈得很:這的確是當地的傳說,可不是我編的。
&ldo;都閉嘴。&rdo;李景行說,&ldo;看路。&rdo;
&ldo;哦。&rdo;阿西不說話了,繼續往前走。
李景行四人走在最後,一共也沒多少人,整個送殯的隊伍看上去空空蕩蕩的。
天色還沒亮,走路都要打著手電。深秋的黎明前,又暗又冷,前方抬棺的人累得大汗淋漓,而後面一眾人都無一例外地縮著脖子趕路,白色的布條隨風亂飄,多了一份淒涼,偶爾從天上飛過一、兩隻不知名的野鳥,&ldo;嘰&rdo;的一聲飛過眾人的頭頂,便沒入了山的盡頭。
按照當地的風俗,在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時間才能夠落棺,而走幾步就要要跪地磕頭表示哀悼,在各種樂器的演奏聲中,送殯親屬就這麼跪了一路,也磕了一路的頭。四人不用跟著跪,但前方的人走走停停,他們也只能幹耗著。
張麟樂低聲說說:&ldo;當地送殯的禮儀太繁瑣了,我記得我爺爺走的時候,直接將冰棺送上火葬場的車,大家各自開著車,一路打著雙閃,跟著去火葬場就行了,沒這麼多講究。&rdo;
&ldo;農村更看重傳統,送殯是大事兒,馬虎不得。&rdo;阿西說道。
&ldo;等我百年之後,就一把火燒了灑進大海,男子漢大丈夫四海為家,節約了墓錢,也省得佔活人的地。&rdo;張麟樂笑了笑。
&ldo;這可使不得。&rdo;阿西蹙眉。
張麟樂聳了聳肩:&ldo;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我們這一行,死在哪裡是沒得選的,也不知道以後能不能實現?&rdo;
李景行不動聲色地斜了他一眼。
前方的隊伍又動了起來,幾人也隨著隊伍走了起來,兩裡地,折騰了差不多兩個小時後,總算到了火葬場。
遠遠看去,一個碩大沖天的黑磚煙囪立在平房之上,裡面冒著滾滾濃煙,像老式工廠的排煙囪。
火葬場的環境讓人壓抑、沉重。
&ldo;太落後了。&rdo;張麟樂看著煙囪就覺得不舒服。
阿西湊過來一個腦袋,不解地問:&ldo;有什麼落後的?這是火葬啊,又不是土葬。&rdo;
徐栩搭話:&ldo;不是每個地兒都用得起電子的,能一把火燒了都痛快,比土葬慢慢腐爛強多了。&rdo;
&ldo;從現在開始,大家警惕點。&rdo;李景行提醒道。
其他人立馬跟著進了去,不過來到這種地方比墓地還要令人沮喪,張麟樂心裡一直悶悶的。
他和其他幾人不同,其他幾人之前就是和陰邪打交道的,習慣成自然,來到這種地方也不怵,張麟樂很少到火葬場,也不願意在這地兒久留,只要他願意,活人死人全能看到,但火葬場排隊的人並不都是自然死亡,有些模樣還真令他感官各種不舒服。
阿西看出張麟樂的不適,忙問道:&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