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第1/2頁)
用溫柔熾熱卑劣的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的模式,很難透過一場演講撼動。
沈晨懷揣著願意麵對一切置疑的決心,發現自己的課堂極為平靜。
學生有些從網際網路上看到了有關他的訊息,但沒有人敢在課堂上搗亂。
邵慈教授推了一場採訪,特意坐在最後一排,來圍觀這位世界矚目的教授上課。
沈晨今天的課本內容,講到生物的家庭和群體生活。
他說最常見的生物家庭組合,就是在繁育的時候。
「在家庭關係中,合作和訊號釋放更為複雜,因為這不僅僅包含了雌雄兩性關係,還涉及到父母與子女。」
「父母通常需要建造庇護所、保障食物來源,並在關鍵時刻保護幼子。而幼子,也需要釋放相應的訊號,來幫助父母完成餵食和守護的動作。」
沈晨望著臺下眾多年輕面孔。
「舉個例子。」
「在大部分鳥類中,餵食幼子的行為,往往需要幼子率先發出訊號,它們會張開嘴巴,做出向上伸展的動作。反言之,如果它們沒有發出這個動作訊號,準備餵食的父母則只能無助的看看周遭,表現出舉手無措的樣子。」
「相似的行為,還包括在鳥類學習飛翔、以及食肉動物學習打獵時。這些家庭行為,往往需要由幼子提供大量訊號反饋,才可以共同完成。」
「這就說明,在家庭關係中,有些交流是源於天生,不需要格外學習的。生物需要利用這種天生的行為能力,才能完成『成長』的過程。」
邵慈看著沈晨上課的樣子,一邊認真聽講,一邊想到了自己年輕時的一些往事。
她與沈晨一樣,喜歡往只有動物、沒有人類的地方跑。
但在她做科研的那個年代,既沒有錢,也沒有有效的交通工具,有時連馬車都借不到,需要徒步跨越各地。
她的家中沒有一個人理解她,更遑論支援。
邵慈懷孕時,國家正好組織科研團隊,要前往大興安嶺山脈完成當地的生物圖鑑。
邵慈為了孩子留在家中,險些因為錯過這次課題,與國家科研脫軌。
在生下孩子後的第二個月,她匆匆調養好身體,回歸了當時的團隊。
她這一去,六年後才回家。
回家後,邵慈發現,她的兒子根本不認識她,連抱一下都不肯。
有些人生階段,一旦錯過,就是無法彌補的。
邵慈已經是眾多背井離鄉的科研學者中,備受上帝寵愛的那一個。
除她之外,還有更多的學者背棄家庭,或陷入兩難,在無奈的人生中蹉跎。
所以,邵慈有時覺得,沈晨的一切經歷,都是上帝刻意安排好的。
上帝就是要用這一切,創造一位這樣孤傲、優秀的生物行為學家。
並讓他在這個時間,替所有生物去做這樣一件事。
下課鈴的旋律在教室中響起,時間彷彿過得飛快。
邵慈在所有人散場後,走到沈晨的講臺前。
她帶著老花眼鏡,看上去更添慈愛。
「怎麼樣,壓力大嗎?」
沈晨擰開水杯,喝了一口:「……比想像中小。」
「是啊,反正現在只是一群人在網上吵鬧罷了。」兩人一邊說話,一邊並排走出教室,邵慈道:「但我估計很快,就會有像漢斯莫德那樣的人,將問題癥結歸結在你的身上。」
沈晨不會逃避任何責任:「的確是在我身上。」
邵慈笑了一聲:「我的意思是,國內也很快會有人找你麻煩了。」
關於這一點,沈晨倒是早就已經領教過了。
他語氣波瀾不驚:「嗯,我知道。」
隨後,沈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