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各有千秋 (第1/2頁)
青山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到宋督學的話後,葉軒墨和黎淳二人也都表示贊同。
“若是督學大人願意,自然是極好的。”
很快,這督學便從四書中各挑選了一題,再出了一篇策論。
“你們二人的本經並不相同,所以本官就從四書中各出了一題,並附加了一篇策論,一共五篇文章,方便你們二人分出勝負。”
此時,這嶽麓書院的教習,教授們聽聞這比試的事情後,一個個都朝這邊趕來,想要瞧瞧這兩位誰能分出勝負。
朱山長看到這些為書院貢獻半輩子的教習,教授後,也不好意思趕人家走,便無奈的開口道:“既然諸位想看,那要不換個場地吧?這裡太狹小了,各位都是為書院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莫要擠壞了。”
聽到朱山長這提議後,這些教習都非常認真的點點頭。
很快,眾人就來到書院內的一個寬闊舞臺,葉軒墨和黎淳二人各站一邊,中間則是宋督學和朱山長,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這第一題,為“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葉軒墨看到這題目後,瞬間就在腦海中思考這題目來自何處。
很快,葉軒墨就反應過來,此句出自出自《論語.顏淵》,原文為: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這題目的大意為“如果百姓的用度夠,君主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君主怎麼又會夠呢?”
解讀完這題目後,葉軒墨便從這儒家的“富民”思想入手,這人民的富足看作是政府獲得充足財源的基礎,主張民富先於國富,國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礎上。
想通之後,葉軒墨便開始動筆。
“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恆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徵,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於徵求;民財所有,不盡於聚斂……”
很快,葉軒墨就將整篇文章寫完了,而此時,黎淳看到葉軒墨將自己的考卷交給宋督學之後,他深吸一口氣,沉下心來繼續作答。
此時,這宋督學幾人看到葉軒墨這答卷後,一個個都暗自點頭。
過了大概一盞茶的時間,黎淳也將自己的考卷交了上去,宋督學仔細對比完二人的答卷後,他便將二人的答卷置於桌上。
“本官認為《論語》一題,葉軒墨勝,大家可自行上前觀看二人答卷。”
宋督學話音一落,這些教習便迫不及待的拿過葉軒墨的答卷欣賞起來。
“這葉軒墨是何方神聖?居然比咱們的太樸兄還要厲害?”
“不知,不過督學既然認為他的文章要更好一點,那自然就有他的道理。”
“嗯?這名字好耳熟啊,該不會是那位作出《滕王閣序》的葉軒墨吧?”
一陣傳閱後,一位老教授便將葉軒墨的答卷拿在手中,一臉不滿的說道:“一個個搶來搶去的,有辱斯文,就讓老夫來讀吧。”
很快,這些考生聽完葉軒墨的解題後,一個個都暗自點頭。
“吾不如也。”
“此子之才,不在太樸兄之下,甚至還在太樸兄之上。”
此時,這黎淳聽完葉軒墨的文章後,他朝著葉軒墨笑道:“這一場,為兄輸的心服口服,不過還剩四場,這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故請軒墨賢弟莫要手下留情。”
接下來的《大學》、《中庸》、《孟子》三篇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