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卻說岳飛這一番話,說得宗澤目瞪口呆,半晌不得出聲。良久之後才緩緩說道:“焉有不肯封疆拓土之帝王哉?”
岳飛心中暗想,還真說對了,我們的完顏構確實就是這樣一個皇帝,除了對金人屈膝求和,任用奸臣外,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都可以說是一無建樹。南宋時期,名將統帥眾多,但投敵叛國者甚眾,而這個時候趙構仍然坐守臨安,每日裡風花雪月,樂不思蜀,以至於後世流傳的那首千古名句《題臨安邸》中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趙構的這些種種作為,致使整個南宋朝廷雖擁良將,然政事不休,橫徵暴斂,百姓難以度日,是以貫穿整個南宋,盜匪並起,金人肆虐,當他退位給宋孝宗之時,只留下一個滿目瘡痍的江南大地。
這些年岳飛在軍中行事,自然是盡心竭力,但於無人之時,他總是在想著該當如何從根子上去南宋沉痾,救萬民於水火。但思來想去,卻唯有將趙構換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曾經他也想過,自己若是佔據一隅,揭竿而起,效仿當年朱元璋,將天地大換一遍,該當如何?但很快他自己便否決了這個想法。
原因其實很簡單,便是元末的國情與此時南宋完全不同,當時元朝統治者本就是外族,對待漢人更是視如豬狗,百姓早已民不聊生,此時朱重八振臂一呼,光復漢人天下,自然從者甚眾。而如今天下本就是漢人的,自己該以何理由起兵,又該以何理由說服眾人?
再加之這些年的軍旅生涯讓他看得很清楚,南宋朝中並非全是無能之輩,相反,忠臣良將常在,而如劉光世等人,或許對金人作戰不利,但剿寇卻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且從他自己來說,也覺得遠沒有達到嶽武穆那般用兵如神的地步,只怕揭竿一起,迎來的便是各路名將的齊聲招討,到時兵單力孤,一敗塗地幾乎是必然的結局。
除此之外,其實岳飛還有著一道內心的執念,那便是他本是岳家後人,既然來到這世間,便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毀了嶽武穆的一生清名,而是要重走嶽武穆當年艱難之路,完成其不可能完成的宏願,這樣方才對得起他岳家後人那份骨子裡的榮譽感。
而除此之外,便只剩下一個辦法,那就是效仿當年的曹操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此舉似乎也不甚完美,一方面會留給後人以詬病的機會,另一方面自己還遠沒有到當年曹操那般位高權重的高度,等到自己也位高權重之時,便離殺身之禍不遠矣。因此,他左思右想,決定在這個策略上稍作更改,換成扶天子以令諸侯。而扶誰呢?自然不可能是一代昏君完顏構,且不說他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便是扶起了,天下也依然要被其霍霍掉。而此時元懿太子趙敷才剛剛出生,又養在深宮,自己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那便只留下了一個機會,就是如今還未出生的宋孝宗趙昚。
於是他便將目光放到這位被史家稱為“南渡諸帝之稱首”的皇帝身上,趙昚即位後便為岳飛平反,又重用賢臣,一度將南宋經營得有聲有色,只可惜經高宗一朝,南宋已經徹底被玩壞,以至於當年的老將漸退,後續卻再難有良將出現,使其雖有收復中原之心,卻是難以實現,最終鬱郁退位。
而這樣的皇帝,正是岳飛想要輔佐的明君,按照時間,今冬便是趙昚出生之時,到時自己定要為其埋下一粒種子,待得生根發芽後,必可君臣合力,驅逐金人,還我河山。
這些想法,當然只是岳飛的一廂情願,還遠未到實施之時,而如今面對的困局,他著實無解。他在大名府時便已經知道張所將要被貶,而全盤執掌大名府的便是宋代第一位降敵的宰相——杜充。自己在收到張所被貶訊息後,一度想要起兵返回大名府,刺杜充於堂中,這樣也可以使黃河沿岸百姓免受其害。但這樣做了,其實於天下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