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禁宮城下郭藥師正率軍苦戰,突然聽到對面遼軍傳來一陣歡呼,於是停下手上長槍,抬頭向前望去。
此時禁宮城牆上不知何時已經豎起一杆杏黃色的大旗,旗面上繡著一隻五彩鳳凰,中間是一個斗大的“蕭”字,而在旗杆下方,正有一名一身金黃色短打的女子正彎弓搭箭,射殺下方宋兵。
那名女子郭藥師自然認得,正是當今遼國攝政的蕭後,只聽她一邊射殺宋兵,一邊高呼道:“諸將士聽令,宋軍殘暴,如若禁宮被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今蕭干將軍已經盡起大軍回援,不久便來,到時裡應外合,定可將宋寇逐出燕京!今日一戰,乃是我族存亡之戰,本宮與諸將士一同死戰!”
蕭後的這番話徹底點燃了下方遼軍與百姓計程車氣,個個奮勇爭先,便是手無寸鐵的百姓也是數人撲住一名宋兵,不顧自身,只管拳腳相加。郭藥師雖然接連發動了數波衝鋒,但無奈已經分兵把守各處城門,再加上有宋兵脫隊而出,此時兵力已經捉襟見肘。而遼軍則有百姓相助,蕭後同戰,士氣如虹,一時間竟然相持不下。
此時的燕京城內,宋遼兩軍已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宋軍乃是精銳,但兵力不足,再加上軍紀崩壞,惹得百姓不滿,共起反抗。而遼軍兵力更少,所幸有百姓助戰,但兵械不足,難以為繼。這種平衡,只需一根稻草便可改變,而這根重要的稻草,便是來援之軍。
東南城門處,楊可世率軍打退了數波遼兵的進攻,如今正站在城頭,焦急地向遠處眺望,心想按照約定,此時劉光世大軍應該已經到達燕京,可為何城外還沒有一絲動靜。正在疑惑間,突然遠遠望見塵埃大起,一隊軍馬飛馳而來,楊可世心中大喜,料想是劉光世來援,此戰可定。
可那支軍馬來到城外的天錫帝耶律淳新冢處停下,豎起大旗,楊可世看得分明,上面寫著“四軍大王蕭”,不由錯愕當場。
原來就在燕京城混戰之時,蕭幹盡起大軍,火速回援。臨行之前,將糧草輜重,盡數灑開,而後點火焚燒,形成一條綿延數里的火牆。
原本在遼軍拋灑輜重時劉延慶便可率軍出擊,但他心中膽怯,以為遼軍有詐,只是遠遠地望著遼軍將一切安排妥當。待得大火起時,劉延慶才如夢初醒,率軍而出,但火勢熊熊,宋軍難以突破,反被斷後的遼軍亂箭射殺了數百人。最終只能隔著火牆,目送蕭幹率大軍遠去。
蕭幹率軍來到燕京城外,豎起大旗,整頓軍馬,便命人佯攻東南城門,而自己則是率領數百精銳,悄悄摸到城外一道暗門處。這道暗門乃是當初為了防止皇帝及嬪妃被俘而開,當初宋兵偷了城,蕭後便是派人自此處將訊息傳給蕭幹,如今蕭幹來此,便又藉此門,率精兵入城。
來到城內,蕭幹看看北門守城宋軍人少,便一面帶人直撲北門,一面吩咐人去通知大軍向北而動。
相比於楊可世所守東南城門,北門守軍幾乎並無戰事,只有百餘宋兵靠在城牆處打盹。蕭幹見狀,也不答話便率軍撲上,手起刀落,便是數顆人頭落地。宋兵見到敵軍來攻,慌忙起身相迎,但哪裡是蕭幹精兵的對手,片刻之間便被殺戮殆盡,連通報訊息的人都未曾逃走一個。
城外遼軍接到蕭幹指令,只留少數人馬佯攻東南城門,其餘人馬則是向北疾馳而去。城頭上楊可世看得清楚,但實在分身乏術,只在心中祈求北門莫失。
只可惜事與願違,蕭幹在城頭上望見大軍來到,命人大開城門,兩萬大軍魚貫而入。蕭幹一聲令下,遼軍分作數隊,四處殲滅入城宋軍,而自己則是帶著大隊人馬前往救援禁宮。
禁宮外郭藥師正在率兵攻打禁宮,忽然後方傳來喊殺之聲,回頭一望,便望見蕭幹已經帶著大軍衝入己方後陣,殺得一片大亂。郭藥師見到蕭幹,不由氣憤地說道:“庸將誤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