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中華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龐帥還在和手下一起想辦法向歐洲派遣間諜的時候,一場削弱明朝遼東軍事實力的戰役再次爆發。
天啟五年,遼東爆發災荒,為了解決饑荒問題,老奴酋奴兒哈赤頒佈了一條瘋狂的命令,即“殺窮令”。
何為“殺窮令”?
這事還得往前稍微扒拉一下,建奴天命九年,也就是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初五,努爾哈赤開始下令劃分有谷或無谷之人,其諭令規定:每人有糧食六至七金斗(一金斗為一斗八升)的,即為“有谷之人”。而不到六至七金斗,但又有牲畜,“足以維生者”,也可以列入“有谷之人”的序列。若沒有以上食畜,且不足維生者,則列入“無谷之人”的序列裡。
劃分完有谷和無谷後,正事開始了。努爾哈赤下令將“無谷之人連戶押來,令為阿哈(即奴隸)”,後來又命令將押來的“無谷之人”盡數屠殺。而這次屠殺也就是殺窮令的前身。
經過這次屠殺後,建奴野蠻惡劣的管理方式激起了漢民反抗,並使得努爾哈赤覺得自己是對的,認為自己的治下的漢人就不應該有太多。
而後,自打明朝天啟初年起,遼東的氣候變得越來越冷,糧食減產也隨之越發的嚴重。屠殺過一次無谷者的努爾哈赤便認為以暴力手段消滅窮人,就能解決人地矛盾和糧食的消耗問題。
既然殺人能解決問題,那就殺,於是天啟五年八月,殘忍的努爾哈赤再次舉起了屠刀,這便是“殺窮令”!
當然,死的肯定不都是窮人,只要是漢人,是窮是富,在建奴的眼裡都是可殺之人。後來,努爾哈赤臨死的時候甚至還屠殺了一部分富戶。
為啥努爾哈赤喜歡殺遼東的漢人,不僅是因為之前說的為了解決糧食問題,還是為了騰出更多的優良土地給八旗族眾耕種。
就在建奴還在採取最嚴厲最血腥的手段大肆殺戮遼東漢人時,大量的遼東漢人百姓抱著九死一生的決心逃往錦州,而在這些求生的難民中則有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降生員劉伯鏹。
唉!就是這個劉伯鏹,帶來了一個聽上去很有價值,實際上卻害人不淺,害大明不輕的訊息:建奴正在柳河對面的耀州修築城池,此時施工才剛剛開始,正在修築的城牆不過丈高,駐紮守衛的兵馬只有三百人。最重要的是,建奴的四王子皇太極正在那裡視察工程進度。
如果,你是一個急於表現,一心想要立功的山海關總兵,當你知道知道有個地方有建奴剛剛開始築城,守軍才三百人,而且還有一個皇太極的時候,那你是信不信?打不打?
我想大部分朋友肯定都會持謹慎態度,不會因為一個訊息就會貿然出兵。
但是這位山海關的總兵呢?呵呵!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馬世龍是信了!
一心想要立功的馬世龍,一聽到有這種好事,頓時就不淡定了。這個完蛋玩意覺得自己的機遇到了,認為這是自己立功的好機會。如果自己能打敗皇太極,不管是殺死或俘虜對方,那他都能走上人生巔峰,加官進爵,簡在帝心,前途無量,好不自在。
反正這傢伙是瘋了。為了出兵立功,這傢伙甚至連夜不收都沒派去偵查情況,就找到自己的上司孫承宗,怎麼好聽怎麼說,居然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勸動了孫承宗。
孫承宗啊!那可是天啟帝的老師,明末的基建小能手。
基建小能手?誰說的?孫承宗自己說的。
在《崇禎長編》卷十三中,孫承宗說:“臣來關外,止有八里鋪一堡,中前所一城,以安哨馬。臣與各將吏拮据四年,有四十七城堡”。
這還不算完,我忘了是《明熹宗實錄》還是《崇禎長編》了,孫承宗還向朝廷彙報過自己的功績:“自八里鋪起歷寧遠城,堡十有二,臺六十有六,抵中左為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