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中華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意中與西班牙人爆發了一場海戰後,最後以西班牙旗艦的沉沒結束,逃離的那艘西班牙人的戰艦也沒能擺脫沉沒的命運,被兩艘比自己速度快的威海衛巡洋艦活活打沉。
另一邊,兩艘明朝沉船上會游泳的幸運兒們也被威海衛水師從海里撈了上來,安置在了最後一艘沒有被打沉的明式福船上。
“將軍,情況問明白了。這個三艘船的船隊是李旦的運民船,總共有八百多人,都是剛剛從福建泉州那邊招募的各類匠人與家屬,本來是要送到李旦的私人島嶼上落戶的。沒成想,剛出海沒多久就讓西班牙人給盯上了。經過剛才的海戰,總共還剩下三百六十多人。”
“那正好,你派兩艘船把這艘福船和這些倖存者都送到基隆去,然後再讓他們去李旦位於倭島平戶的住處與我們匯合。”
“是,將軍!”
這次龐帥率部分威海衛水師出來的目的,一是去大員島視察看看情況,二是要去倭島找大海盜李旦談一談生意。
李旦這個人,有的讀者有可能熟悉,也有讀者不熟悉。
李旦,明末泉州惠安人,知名海商。他是哪年出生的,沒有具體的歷史記載,但是死於一六二五年的時間還是有人記錄的。李旦又名李習、李旭,他還有一個天主教名,叫Andrea Dittis,翻譯成中文應該是叫安德烈提斯。他還有一個響徹東南亞海域甚至是明朝海域的綽號,“Captain China”(中國船長),名頭靚不靚。
年輕時候的李旦,離開明朝到菲律賓謀生,那個時候,大明朝的生絲、絲綢、瓷器等商品很受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商人等歐洲市場的普遍認可,很多耐不住寂寞的明朝商人移居到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從事國際貿易。在一八五二年的時候,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地區首次出現了華人聚居區,應該算是東南亞最早的唐人街吧。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馬尼拉的華人達到了兩萬多人,而李旦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由於明朝的絲綢、棉布、瓷器等商品物美價廉,很容易的就在國際貿易中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這卻導致了許多歐洲國家殖民機構的不滿,也就是在一六零三年,西班牙人謀劃和催發了馬尼拉大屠殺,辛勤耕耘了幾十年的華人,一日之間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財產和貨物,甚至是生命,而大部分的華人財產都被西班牙人收入囊中。作為從大屠殺中僥倖生還的倖存者,李旦被西班牙人抓起來當成了奴隸,被分配在了一艘叫“Galeyen”的船上做了多年的苦役,但是他卻幸運的在一六零七年逃走了,幾經碾轉後移居到了倭島的長崎平戶,並在當地娶了一名倭島女子為妻。
當時,大明朝廷推行了禁海政策,禁止本朝的商民駕船出海貿易,但是各地海商和朝中關係複雜,海禁如同虛設,他們有的去東南亞找西方殖民者做歐洲商貿,有的則駕船東去倭島。都知道明末時倭島倭寇不斷肆虐明朝東南沿海,而這些人為什麼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倭島做生意呢?早在一五六四年
的時候,福建巡撫譚綸在《條陳善後未盡事宜以備遠略以圖治安疏》中給出了答案:“海上之國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幾也,無中國續綿絲帛之物,則不可以為國。御之怠嚴,則其值愈厚,而趨之愈眾。私通不得,即掇奪隨之。”這些話的大意是說,沿海的各國都特別需要中國的商品(諸如絲帛、瓷器等特產),“海禁”愈嚴,這些商品的價格就愈高。價格愈高,走私活動就愈多。如果走私也被查處得愈厲害,那麼就只能滋生出“海盜”了。用疏導而不是封堵的方法,開放“海禁”,化盜為商。進而以商富民,以富民求強國之道,從而根治海外的“海盜”,這個想方很前衛啊。
當時旅居日本的中國(不止明朝,還有之前唐宋時的移民)僑民大多集中在長崎的平戶,加起來大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