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立泛華傳媒集團 (第1/2頁)
口嗨王中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59年,查良鏞出資8萬,沈寶新出資2萬,共同創辦《明報》,每日出版一張。
創刊初期《明報》被評價是一份側重武俠、煽情新聞和馬經的“小市民報章”,影響力僅在市井之間。
但金庸本身很懂投機經營,他在報紙大膽評價大陸國策,還時不時跟其他大型刊社打嘴炮,《明報》名氣迅速提升,成為一份為讀書人、知識分子接受的報章。
經過多年發展,《明報》也成為香江歷史最悠久、最權威、銷量最大、讀者層面最廣的娛樂週刊之一。
當然,《明報》最鼎盛是從80年代開始,當時金庸幾乎成為兩岸三地的溝通橋樑,而《明報》輸出的意識形態甚至能夠影響到總設計師的思想。
這才是何逑辰所看重的。
聽到何逑辰想要注資刊社,胡菊人表情一愣,而金庸第一反應是蹙眉。
他在想對方到底什麼意思,《明報》是他的心血,這項事業剛剛有些起色,這些世家子弟就等不及摘果子?
金庸張張嘴,表情艱難:“何公子,十分抱歉,《明報》目前並不缺資金,而且我們有自己的辦報理念,我們的想法恐怕有所不合……”
這話就是想婉拒,因為目前的《明報》刊社規模並不小,而且金庸也很懂該怎麼經營報業,他不想讓別人插手太多。
從60年代中期開始,因為左、右派別意見不合,小刊社《明報》跟大刊社《大公報》掀起一番筆戰,金庸由此找到經營傳媒產業的流量密碼。
在這場歷時多年的筆戰中,《大公報》做了《明報》的義務宣傳員,不僅大大提升了金庸在報界的身價,而且大大提高了《明報》的發行量。
1968年以後,《明報》日發行量穩定在8萬份以,躍居《文匯報》、《大公報》之,可謂異軍突起,成為香江舉足輕重的大報之一,經常賣到斷市。
而作為商人,金庸開始日進萬金,他當然不想賣掉這顆搖錢樹,更不想失去自己社論名家的身份地位。
何逑辰用勺子輕輕攪動杯子裡的咖啡,緩緩說道:“查先生多慮了,我的意思並不是摘桃子後將你們掃地出門,查先生對《明報》有鼎立之功,況且你擁有出色的經營能力和遠見卓識,這在傳媒領域至關重要。”
稍稍捧了一下,金庸心裡頓時泛起漣漪。
做為報業商人,金庸並不窮;但作為社論名家,他很需要得到世家的肯定。
說白了,就是缺乏認同感,在世家大族面前他就是嘴炮,何逑辰說兩句好聽的,很大程度維護金庸的自尊心,讓他臉色緩和下來。
“查先生,華人報業中有《工商日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等諸多名家爭奪香江讀者市場,你認為《明報》現在排第幾,未來能排第幾?”
金庸遲疑著說道:“胡仙繼承了一大筆遺產,而我從海來到香江的時候是個窮小子,胡仙在香江受到尊敬,但我現在的名氣也不差。”
何逑辰聞言後心裡暗笑,金庸還是很在意身份,自尊心太強。
“查先生說的很對,但《明報》的規模對比星系報業公司確實有點小,星系報業在東南亞都有很大影響力。”
“說回我們剛才的話題,我將成立一家名為‘泛華傳媒’的集團,由我來注資扶持《明報》的發展,我們以香江為新聞編採總部,並在紐約設立國際新聞中心,將分佈全球的採編運作。”
“包括紐約、洛杉磯、三藩市、多倫多、溫哥華、卡加利、倫敦、巴黎及悉尼等海外分社,進行二十四小時全方位連線。”
“如此龐大的環球作業,為母公司泛華傳媒建立一緊密而高效的全球新聞資訊網路,使資訊能、最準確地傳達到使用者手中。”
“此外,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