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牛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那山川相依、雲霧繚繞的犍為郡,郡城往東十餘里處,有一座被歲月遺忘卻又因神秘而聞名的深山道觀。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連綿的山脈似一條沉睡的巨龍,將道觀溫柔地護在懷中。道觀周圍的山林鬱鬱蔥蔥,茂密的枝葉相互交織,陽光透過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從山腳下緩緩延伸至道觀門前,彷彿是一條連線塵世與仙境的紐帶。
這座道觀規模不大,僅有幾間古樸的殿宇錯落分佈。紅牆青瓦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飛簷斗拱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雖歷經風雨侵蝕,卻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韻味。道觀的主殿供奉著三清神像,香菸嫋嫋,莊嚴肅穆。殿內的牆壁上繪有一幅幅道教壁畫,色彩鮮豔,線條流暢,講述著古老的神話傳說。
道觀的觀主是一位姓顏的道士,他鶴髮童顏,身著一襲青色道袍,腰間繫著一條黑色的絲絛,手持拂塵,舉止間透著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顏道士自幼出家,潛心修行,對道教經典有著深刻的領悟。他為人善良,樂於助人,在附近的山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這看似平凡的道觀中,卻珍藏著一件神秘的寶物——一個三尺多長的石函。石函通體呈深灰色,上面雕刻著極為精細的花鳥蟲獸。那些花鳥栩栩如生,鳥兒振翅欲飛,花朵嬌豔欲滴;蟲獸則形態各異,或張牙舞爪,或憨態可掬,每一處細節都雕琢得巧奪天工,讓人不禁感嘆工匠的高超技藝。石函閉鎖得很緊,看起來渾然一體,幾乎沒有縫隙,要不是上面有把鏽跡斑斑的鎖,簡直就像一整塊石頭一樣。
相傳,這石函是當年文始真人尹喜所留。尹喜,這位道家的傳奇人物,曾在函谷關見紫氣東來,便懇請老子傳下了千古奇書《道德經》。據說,尹喜真人將要飛昇之時,將這石函交給門下弟子,鄭重地告誡他們說:“這石函中藏有符籙,關係重大,不可隨便開啟,否則必將引發大禍。”至於這個石函如何流傳到了這個小道觀中,就如同一個被歲月塵封的謎團,無人知曉。而這座小道觀,也因為這尹真人石函,變得遠近聞名,時常有好奇的香客和求道者慕名而來。
唐代宗大曆年間,一位出身清河崔氏的崔君,來到犍為郡擔任太守。清河崔氏,那可是當時第一等的豪門望族,在朝堂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崔太守自幼生活在這樣的名門世家,自然養成了清高傲慢、剛愎自用的性格。他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眼神中時常透露出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崔太守剛到任沒多久,就聽聞了這件傳說中的尹真人寶函。他對此頗為不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嘲諷的笑容,對屬官們說道:“哼,這不過是新垣平之流的騙局罷了。”新垣平,西漢文帝時的著名大騙子,曾製造了許多假祥瑞來欺騙皇帝。在崔太守看來,這石函也不過是類似的騙人把戲。
為了揭開這個所謂的“騙局”,崔太守決定親自前往道觀一探究竟。他帶著一群威風凜凜的手下,浩浩蕩蕩地朝著深山道觀進發。一路上,馬蹄聲噠噠作響,揚起一片塵土。崔太守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身著華麗的官服,頭戴烏紗帽,好不威風。
來到道觀後,崔太守徑直走進大殿,對正在誦經的顏道士大聲說道:“聽聞你觀中有一尹真人所留石函,今日我特來一觀,你速速將其開啟。”
顏道士聞言,臉色驟變,他連忙放下手中的經書,起身向崔太守行禮,說道:“君侯,這是尹真人所留的石函,真人曾留下法諭:‘開啟此函者必有大禍。’希望君侯不要違背仙官之約定。”
崔太守聽後,不禁大怒,他瞪大了眼睛,厲聲喝道:“尹真人已經死了一千多年了,怎麼可能還會留下這個石函?我堂堂太守,豈會被這些鬼神之說所嚇倒?你今日必須開啟石函,否則休怪我不客氣!”
顏道士卻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