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重慶秘窟.霧鎖巴渝 (第1/4頁)
張家豆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國二十二年,即 1933 年,重慶城常年被濃霧籠罩,整座城市仿若被一層神秘的面紗所遮蔽。那濃霧如厚重的帷幕,濃稠得幾乎化不開,將山巒、江河與大街小巷都隱匿在一片朦朧之中。遠遠望去,城市的輪廓在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虛幻的水墨畫。
朝天門碼頭,人來人往,喧囂嘈雜。搬運工們扛著沉重的貨物,在溼漉漉的石板路上艱難前行,他們古銅色的肌膚上掛滿了汗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口中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那聲音帶著重慶特有的腔調,粗獷而有力。江水拍打著岸邊,發出低沉的轟鳴,與人們的喧鬧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獨特的城市交響曲。
在碼頭的一角,一個身形消瘦的年輕人正望著滔滔江水出神。他叫陳宇,本是書香世家子弟,眉清目秀,眼神中透著聰慧和堅毅。那高挺的鼻樑和微翹的唇角,顯示出他曾經良好的教養。但家道中落,無奈之下背井離鄉來到重慶討生活。陳宇自幼對歷史和考古有著濃厚的興趣,即使生活困窘,他也從未放棄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陳宇穿著一身洗得有些發白的長衫,衣角在微風中輕輕飄動。他的頭髮略顯凌亂,幾縷髮絲散落在額前,卻依然難掩其身上的書卷氣息。此刻,他的目光深邃而迷茫,望著那滾滾江水,心中思緒萬千。
一日,陳宇在城中的一家破舊茶館中歇息。茶館內瀰漫著淡淡的茶香和菸草味,那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氣息。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談論著家長裡短和世間的奇聞軼事。陳宇坐在角落裡,靜靜地聽著,手中的茶杯散發著縷縷熱氣。
這時,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走進茶館。他的臉上佈滿了皺紋,猶如歲月的溝壑,每一道皺紋都彷彿訴說著一段過往的故事。然而,他的雙目卻精神矍鑠,目光炯炯,透露出一種歷經滄桑後的從容與睿智。老者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坐下,開始講述一個神秘的傳說。
據說在重慶的深山之中,有一處隱秘的洞窟,洞內藏有上古巴國的珍貴寶藏,那些寶藏不僅價值連城,還有能改變天下局勢的神秘力量。但洞窟被重重迷霧環繞,猶如一層天然的屏障,讓人難以靠近。而且洞窟內機關密佈,險象環生,前去探尋之人皆有去無回。
陳宇聽到這個傳說,心中一動。他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覺得這或許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他的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關於洞窟的種種想象,那神秘的寶藏、未知的力量,讓他的心瞬間被點燃。
為了尋找更多關於洞窟的線索,陳宇開始四處打聽。他穿梭於重慶的大街小巷,每一步都充滿了期待和執著。他詢問著每一個可能知道相關資訊的人,無論是街頭的小販,還是巷尾的老人。經過多日的奔波,他終於得知有一位名叫林鶴年的學者,對重慶的歷史和地理有著深入的研究,或許能為他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陳宇輾轉找到了林鶴年的居所。那是一座位於半山腰的破舊小院,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樹木,顯得格外幽靜。小院的圍牆有些斑駁,歲月的痕跡在上面清晰可見,門上的銅環也已生鏽,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陳宇懷著忐忑的心情敲響了門。片刻之後,門緩緩開啟,開門的正是林鶴年。林鶴年雖已年過半百,但精神矍鑠,目光中透著睿智。他身著一襲灰色的長衫,那長衫雖然陳舊,卻整潔乾淨,頭髮整齊地梳在腦後,顯得儒雅而深沉。
陳宇向林鶴年表明瞭來意,林鶴年聽後,沉默良久。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一絲憂慮,緩緩說道:“年輕人,那傳說中的洞窟太過危險,我勸你不要輕易涉足。那裡面充滿了未知的危險和陷阱,不是你所能想象的。”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幾分關切和擔憂。
陳宇急切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