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代二十兩為一金,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所以一金等於24銖x20兩,就是480銖,一枚銅錢是五銖,也就是說,一金錢應該是96枚五銖錢。
可以推斷,西漢糧食的平價在石百錢上下,而東漢則上漲到數百錢了。
漢代一石量大概是30公斤即15市斤左右,以現在的大米價格來推算(排除袁隆平的偉大作用,所以按照貴一點的演算法,算2元/市斤)一石需要30元人民幣左右
,西漢的話100錢大約30元,東漢的話大約20元
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也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在我國五千年的貨幣發展史上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開始發行五銖錢,從此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
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例如王莽統治的時期)之外,西漢、東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五銖錢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
“銖”是古代一種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因此所謂“五銖”實際上很輕。
一貫1000文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
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曆志上》一斤16兩肉價不知道古時一般吃兩餐甚至一餐具體多少不知道但那時畝產200+還得上稅十五稅一(最好時三十稅一)
實在不知道沒資料沒法算抱歉你說的是漢朝的黃金還是金?
漢代金是指金屬的意思,金有三種,黃金、白金(白銀)、赤金(黃銅),漢代一般賞賜某人多少多少金,是指黃銅而不是黃金。如果賞賜黃金是需要專門說明的
東漢至隋朝年間,1兩14g,1斤16兩,也就是說1斤是224g,80斤的鐵戟現在的度量衡大約35、6斤重0。448關羽的到也就36到37斤
長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裡=300步,1步=6尺
1引=2340厘米,1丈=234厘米,1尺=23。4厘米,1寸=2。34厘米,1分=0。234厘米1丈
1裡=420米,1步=140厘米
重量: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一石相當於現在的53斤左右
1石=克,1鈞=7440克,1斤=248克,1兩=15。5克,1銖=0。65
容積:
1斛(石)=10鬥,1鬥=10升,1升=10合,
1合=2龠,1龠=5撮
1斛=毫升,1鬥=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1龠=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1石米=18。5公斤,1石穀子=14公斤,1石大麥=13公斤,1石小麥=13~~14公斤
面積:
東漢1小畝=100步=196㎡,東漢1大畝=240步=470㎡,1畝=666。6667㎡,
1畝=1。40東漢大畝=3。4東漢小畝,
1東漢小畝=0。4167東漢大畝=0。2906畝,
1東漢大畝=2。4東漢小畝=0。7096畝
———
田地房宅:
膏腴良田=畝/1~1。2萬錢
中等土地=畝/1000~4000錢
邊塞、荒漠、貧瘠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