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山珍 (第1/2頁)
炮灰沒有回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寒枝在一塊平坦的石板上,用碳條寫下了今天的任務。
採集、打獵、儲藏栗子以便冬天食用,以及砌兩個灶臺。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呀,每天寫寫字,有助於梳理她腦子裡各種紛亂的計劃。
順便還能叫小夥伴們認字。
以後搬到平原,她第一件事就是掃盲!
知識,就是力量!沒有文字,知識就無法有效的傳播,這件事是重中之重。
目前沒條件,只能教教小夥伴。
赤箐籽學的認真,只有藍,抓耳撓腮,教幾遍都還是隻會寫一二三。
寒枝已經放棄他了,這傢伙力氣大,以後朝著武力的路子走就行,不識字就不識字吧,左右這個原始時代,大家都是文盲,誰也別說誰。
族人們有條不紊的分成三隊,採集打獵各一隊,一隊聽寒枝調遣。
老規矩,去溪邊運細河沙跟泥土回來。
細河沙用來儲存栗子,泥土則用來砌牆。
還好林子裡的那條溪流夠長,溪邊的沙子泥土夠多,不然不夠寒枝折騰的。
運回來的河沙被攤在洞口晾乾一些,含水量在8-10之間,也就是手捏成團,稍微一碰又能散開的程度,就可以用來儲存栗子。
寒枝在洞穴門口挑了一塊地方,圍著石壁,建一個儲藏栗子的倉庫。
洞穴因為頂上有一層厚厚的巖體,所以裡面的溫度很穩定,即使到了冬天,溫度應該也不會降到零度以下,這也是原始人愛住洞穴的原因之一,保暖啊。
建好的倉庫底部鋪滿沙子後,再一層沙子一層栗子的往上慢慢堆放。
這種儲藏法需要時不時的噴水,但是隻要掌握好噴水的度,栗子就可以儲存很久。
氣溫降到零度之前,沙藏堆每隔十天還要翻倒一次,有利於散熱,免得溫度太高栗子在裡面腐爛。
零度以後,如果天氣太冷,還要在上面覆蓋一層土保溫。
但是開始儲存之前,得把栗子挑選一遍,要選沒有蟲眼的健康栗子。
早知道撿栗子的時候就把這一步做了。
寒枝挑的唉聲嘆氣。
兩個灶臺在靠近洞口的地方砌好了。
位置選在靠近洞口,是為了讓泥巴煙囪可以做的更短。
砌灶臺的泥土裡面加入了剪碎的枯草,這樣可以增加結構強度,提高泥土穩定性和承重能力。
為了搭配灶臺,寒枝還特意又開了一次陶窯,燒了幾口陶釜。
溪邊的黏土最近已經快被族裡採空,寒枝幹脆讓人都運回來。
再燒幾口陶罐裝東西,反正儲藏東西的容具也不多了。
這些黏土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年的沉澱才產生出來的,不過幾個月,就被族裡人挖空。
陶釜,一種比陶鍋保溫效能更好,而且受熱均勻的炊具,除了煮燉之外,還可以煎炒,可謂是現代鍋的前身。
堇第一次使用灶臺和陶釜做飯,就發現了這兩樣東西的便利。
首先灶臺裡使用的柴更少,燒柴時產生的煙霧還會順著煙囪飄到洞外,洞裡再也不會煙熏火燎了。
其次這個枝說叫陶釜的新炊具,加熱需要的時間比陶罐快得多,容量也比陶罐大。
三十幾個族人的飯食,只需要做兩鍋,而剛好有兩個灶臺可以放兩個陶釜。
她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做出夠族人食用的份量了。
族人已經習慣了寒枝三不五時就要搞出一些簡單又好用的東西了,這就是巫醫,這就是部族強大的秘密。
寒枝白天還在灶臺上,用河沙炒了一鍋栗子。
原味炒栗子的味道,總算讓她找回了一點現代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