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年(385年)徙平州刺史帶方王慕容佐駐節平郭,駐守遼東。西晉末到東晉,遼東、遼西少數民族各部族紛紛興起,自立封號多稱王。遼東名為晉地,實為割據政權,平郭置其中,幾經更替。

在東晉末年,中原大地烽火連天,政權更迭頻繁,而遠在東北邊陲的遼東、遼西之地,亦是風起雲湧,少數民族各部族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興起,他們或依山傍水,或逐草而居,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書寫著各自的傳奇。

東晉元興三年(404年)高句麗佔遼東,據平郭。十二月,改平郭為建安。至此,平郭自西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東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止,共歷時599年。

冬日的遼東,銀裝素裹,萬籟俱寂中透著幾分肅殺之氣。雪花輕輕飄落,覆蓋了古老的城牆與蜿蜒的河流,平郭古城矗立於這片雪域之中,顯得格外莊嚴而孤獨。城牆上的石磚因歲月侵蝕而斑駁,卻依然頑強地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安寧與動盪。城外,是茫茫林海雪原,偶爾傳來野獸的嚎叫,與遠處村落裡升起的裊裊炊煙形成鮮明對比。

“大王,聽聞中原東晉又生變故,我高句麗是否應趁此良機,進一步擴張疆土?”一位身著鎧甲的將領跪在高句麗王的面前,眼神中閃爍著渴望與決心。

高句麗王端坐於王座之上,目光深邃,他輕輕撫摸著案上的地圖,沉吟片刻後道:“中原之亂,乃我族之機也。然,擴張非一日之功,需謀定而後動。平郭之地,乃我族進入遼東之門戶,務必穩固。傳令下去,加強邊防,同時廣積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幾經更替,東晉元興三年(404年)高句麗佔遼東,據平郭。十二月,置建安城(今蓋州市青石嶺鎮高麗城村)。至此,平郭自西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東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止,共歷時599年。

平郭,這座見證了無數興衰更迭的古城,在高句麗的統治下,雖表面上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暗流卻在不斷湧動。城內居民既有漢人,也有各族雜居,他們各自保留著自己的文化與習俗,卻也因高句麗的統治而心生微妙的變化。

一日黃昏,古城東門處,一位身著漢服的老者正緩緩步入城中,他手持一根竹杖,步履蹣跚,卻眼神堅定。老者名喚李墨,曾是前朝官員,因戰亂流離至此,隱姓埋名,以教書為生。他心中始終不忘故國,更對高句麗的統治抱有警惕。

“李先生,今日怎的回來得這麼晚?”街角的一間茶館裡,一位年輕的書生迎上前來,關切地問道。

李墨微微一笑,輕輕拍了拍書生的肩膀,道:“無妨,只是去城外探望了一位老朋友。你可知,近日城中流傳著高句麗欲進一步南下中原的訊息?”

書生聞言,面色微變,低聲問道:“此事當真?那我們這些漢人又該如何自處?”

李墨目光深邃,沉聲道:“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但眼前,我們更需團結一心,共謀生存之道。”

轉眼間,東晉元興三年已至,高句麗終於決定採取行動,一舉佔領遼東,並將平郭設為重要據點。十二月,大雪紛飛之際,高句麗王下令在平郭附近新建一座城池,名曰建安,意在安定邊疆,建功立業。

建安城的建設如火如荼,工匠們冒著嚴寒,在雪地上忙碌著,石塊與木材在他們的手中逐漸化為堅固的城牆與巍峨的宮殿。城內的規劃井然有序,既有集市繁華,又有學堂書聲琅琅,顯示出高句麗對這片土地的深遠規劃與治理決心。

“大王,建安城已初具規模,百姓安居樂業,我軍士氣高昂,正是大展宏圖之時。”一位謀士向高句麗王彙報著建安的最新情況。

高句麗王站在新築的城樓上,望著遠方連綿不絕的山脈與冰封的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