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教書有方 (第1/2頁)
劈破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艾書本來打算,兩個學歷最高、新來的老師擔任初中課程。現在武老師這樣做,明是衝著自己來的。所有老師只有自己的學歷最低。他站起身來,獨自在門口抽菸做氣。見狀,司勇老師出去,低聲對艾書說:“拈就拈吧,你拈到哪科,不想教,我就來。”鍾成老師也出去對艾書說:“拈就拈,你如果拈到數理化,有我換,不怕。”艾書不置可否,繼續在門口抽菸。他再思考一層意思:怕傳出去說他安排不了老師,安排課程是拈鬮,丟面子。
全體老師都年輕,最大年齡也剛進30歲。大家嘻嘻哈哈,一個二個:“哎,我拈到教小學........”鍾成:“我拈到初中班數理化。”艾書自己不去拈。很明顯,剩的紙團是初中政文史地。他把菸頭使勁往地一甩:“可以,就按拈的辦,邊教邊學,怕有鬼了!”
第一週試課和擬教學計劃,兩人各上14節。艾書發現了一大問題:鍾成上課經常拖課,艾書的課如果在他後面,休息時他還在講課,下一節上課鐘響了,艾書握著教本站在門口,敲門他才下課。艾書走進教室,請假解手的同學多。只好叫大家都去解手,這樣一來,至少被佔去5分鐘,艾書的課一節只得最多35鍾用。
艾書和鍾成爭論起來了。艾書:“鍾成,給你提個意見。希望你不要拖課,佔用我的時間!”鍾成:“這個課我上不了,一個星期,代數少於12節,物理、生物兩科少於4節,這課上不下去。我要求把體育、圖畫、勞動、唱歌拿兩節給我,我拿來上數理化。”艾書說:“你拿去了17節,我得11節,又怎樣上語政史地呢,藝體課一節都不能少!”
兩位老同學爭課不休。
“好啦,解圍的辦法只有一條:加課。”艾書未說完,鍾成說:“對了!誤人子弟,不如不教。”艾書說:“對上的口徑就說比規定只多4節,共28節。那我們就定為33節,你的17節,我的16節。”鍾成說:“這還差不多。其中藝體課,你把體育、勞動排給我,天氣不好時,我有用。”
艾書比老同學鍾成小兩歲,文化基礎比鍾成低,但畢竟是領導,有權。他使了一個心計:每天鍾成的課排在艾書之後,還有就是下午最後一節課排給鍾成,“你愛拖課你去拖吧!”艾書還自作主張,還排了一節上面沒有安排的寫字課。
鍾成說:“老同學,你這個課排得好,我有機動權了。”
一天吃飯時,艾書提出:“我們7個老師,6個人有小夥食補助費,一個月有9元錢,拿集中使用,找個炊事員,給生產隊商量,本人交6元給生產隊,記一個勞動力工分,我們大家從炊事小圈子裡跳出來。”全體老師說:“可以,你去辦就行了。”
艾書承擔的科目政治、語文、歷史、地理,除政治是用《毛主席語錄》代替外,其他都是新編試用教材,篇幅不多。語文教材中,毛主席著作和詩詞要佔一半以上,文後無附語文知識,其他文章多是歷史上“法家人物”和近代“改革人物”的文章,也沒附多少語文知識,交“白卷”的張鐵生,是全國的樣板,“學而優則仕”被批得體無完膚。“讀書無用”嵌進人們心田。
上面安排,要自編”鄉土教材“,作為語文補充。
艾書認為,讀書的目的,就是要讓知識將來在社會上使用。不會寫文章、不會寫報告、不會寫應用文,那還讀什麼書?當老師的還教什麼書?誤人子弟,不是男盜女娼麼!他年輕,涉世不深,不顧慮會不會被打成“小封資修”。文字是語言為表達思想、情緒的工具。雖還有有聲的聽聞傳達,但傳達面哪有文字傳達那樣廣泛和長久。
他見到語文知識的書就買,買不到的抄,對舊報紙副刊登載的也錄了一些。
不過艾書講語文知識,還是要政治掛帥。他在黑板上板書,毛主席教導我們:“把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