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德經》第十二章的內容為: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叫獸的解釋
這段話的意思是: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動聽的音樂使人耳朵變聾;豐盛的食物使人胃口敗壞;縱情狩獵使人身心瘋狂,迷失自我,喪失本性;稀有珍貴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有道的人只求飽腹而不求目眩,應拋棄物慾的誘惑,重視內在的滿足。
老子在這一章告誡人們,過多地追求外在的聲色犬馬、金玉珠寶等物質享受,會對人產生極大的感官刺激和心理誘惑,導致人喪失本性、行為不端。他認為聖人應當只求溫飽生存,而不被外在的慾望和誘惑所左右,保持簡單知足和自我真我的生活品質。
其中,“五色令人目盲”中“五色”指青、赤、白、黑、黃。“目盲”比喻眼花繚亂。
“五音令人耳聾”裡“五音”指宮、商、角、徵、羽。“耳聾”表示難辨聲音。
“五味令人口爽”的“五味”指辛、酸、苦、鹹、甘,泛指多種味道和精美的食品,“爽”指損傷,“口爽”即不知滋味;“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的“馳騁”指騎馬賓士,“畋獵”意為打獵,“狂”表示放蕩、恣意、兇猛、急躁;“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裡“妨”指傷害,指行為敗壞,去善為惡。“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中“是以”表示因此,“為腹”是為了填飽肚子,“不為目”指不為了眼睛的賞心悅目,代稱色、音、味、田獵、財貨等諸多欲望和誘惑。“去彼取此”則是捨棄奢侈的生活,選擇簡單的生活。
這一章強調了要節制慾望,不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返璞歸真,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它提醒人們要認識到物慾橫流的危害,學會約束自己的慾望,避免陷入無盡的慾望追求中。對於常人來說,節制慾望能使生活更加安寧自在;對於統治者而言,節制慾望則更為重要。歷史上也有許多事例表明,有道德約束、懂得節制慾望的家族往往能夠繁榮昌盛,而放縱慾望、沒有約束的家族則可能走向衰敗。
在當今社會,面對各種物質和名利的誘惑,人們同樣需要領悟老子的智慧,不過分貪戀外在的繁華,注重內心的修養和精神的富足,以實現更加平和、有意義的人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摒棄物質追求,而是要在適當滿足生活需求的基礎上,不過度縱慾,保持內心的平衡與淡定。
這是它們的解釋,我也有我自己的見解。
1:五色就真的只是說五種顏色嗎?那肯定不是,它們對五色的解釋是按五行對應的五方位,但是你要是仔細一分析,好像不是單單說的五行五方位,別說五種顏色啦,就是五十種顏色,也不會讓人目盲啊!此處的五色而是複雜的人心。
一是偏見的眼色。
二是在社會上被瞧不起的眼色。
三是在職場上想要拿捏人的眼色。
四是領導對下屬想入非非的眼色。
五是在酒局客人高高在上讓人為難的眼色。
各種各樣的眼色,或嫉妒、或怨恨、或輕蔑,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刀子,割得你遍體鱗傷;又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你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應對著周圍的一切,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招來更多的麻煩和傷害。或者錯失了良好的機會和美好的前程。
我看有個影片,一個男人在酒桌上被人用酒潑了好幾次,為了家人,為了生活,為了自己將要面對的未來,還是保持著那份真誠的微笑。誰又不是如此呢!
每一步都走得心驚膽顫,每一句話都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