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愛寫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征服者徵大人的豪華馬車緩緩駛入福建漳州府,沿途的風景逐漸展現出一片獨特的閩南風貌。漳州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如春,沿江濱海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裡獨特的風土人情。街巷之中,商賈往來不絕,居民們以濃厚的閩南方言交談,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此地既有南國的風情,又有中原文化的底蘊,在歲月的流轉中交融出一種別具一格的市井風貌。
漳州自古便是魚米之鄉,沃野千里,物產豐饒。入城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繁華的集市。長街兩側,各種店鋪鱗次櫛比,有經營茶葉的茶莊,出售瓷器的陶鋪,還有販賣海鮮乾貨的商號,空氣中瀰漫著各種香料、醃製品和海風交織的氣息。小販們在街頭吆喝,販賣著剛剛捕撈上岸的鮮魚、蝦蟹,或是經過風乾、醃製的海產。這裡的漁民善於利用海洋資源,海鮮製品遠銷各地,不僅供應閩南一帶,更透過漳州港口進入南洋,甚至遠達歐洲諸國。
市集上的熱鬧景象令徵大人頗感新奇,不遠處,一家傳統的糖果鋪前圍滿了孩子們,鋪主正熟練地拉著一團熬製好的麥芽糖,邊拉邊撒上花生碎,最後剪成小段,遞給等候的孩童們。漳州人以米食為主,而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糯米制品。粿條、米糕、紅龜粿、碗仔糕等種類繁多,每逢節日或廟會,人們都會精心製作這些傳統食品,用以祭祖或饋贈親友。
漳州人重禮儀,敬神崇祖之風尤為濃厚。城中寺廟林立,最為香火鼎盛的要數天後宮和關帝廟。天后宮供奉著媽祖,這位海神在漳州乃至整個東南沿海都享有極高的地位。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之日,漳州的漁民、商賈都會匯聚於此,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航海平安、商旅興旺。廟前鼓樂喧天,舞龍舞獅輪番上陣,善男信女手持香燭,虔誠叩拜,場面熱鬧非凡。徵大人駐足觀看,感受到漳州人民對海洋的敬畏,也對這片土地的信仰之力生出幾分敬意。
離開廟宇後,徵大人來到了一座大宅院,這是漳州富商的府邸。漳州自古商貿興盛,尤其是漳州籍的海商遍佈南洋,他們在海外經商多年後,往往帶回豐厚的財富,在家鄉修建豪華宅院。這些宅邸大多采用閩南傳統建築風格,紅磚白石,雕樑畫棟,四合院佈局,院內種植著芭蕉、桂花,頗具雅緻。宅內的廳堂擺放著來自南洋的瓷器、檀香木雕,甚至還有異域風情的銅器,可見漳州商人涉足之廣。府邸主人熱情地迎接徵大人,並奉上當地特產——漳州紅柚,這種柚子皮薄肉嫩,甘甜多汁,是皇室貢品之一,徵大人品嚐之後,讚不絕口。
夜幕降臨,漳州的風情更顯濃郁。家家戶戶門前掛起紅燈籠,街頭巷尾傳來南音的悠揚曲調。南音,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漢族音樂之一,是閩南地區特有的傳統音樂,旋律緩慢悠揚,歌詞多為古雅的詩詞,極具韻味。茶館裡,文人雅士圍坐一堂,品茗聽曲,談詩論道,好不風雅。漳州人愛茶,烏龍茶、鐵觀音、鳳凰單叢等皆為上品,尤其是漳浦一帶出產的水仙茶,香氣清幽,回甘悠長,被譽為“茶中仙品”。茶館的老闆端上一壺現泡的水仙茶,茶湯澄黃透亮,香氣四溢,徵大人輕啜一口,頓覺神清氣爽,不禁感嘆:“漳州果真是茶香四溢之地!”
除了音樂和茶藝,漳州的戲曲文化同樣豐富。梨園戲是這裡的特色劇種,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清代時已十分盛行。夜晚的戲臺上,演員們身著華美戲服,粉墨登場,唱腔婉轉,講述著歷史傳奇與民間故事。臺下的觀眾們聚精會神,時而拍手叫好,時而低聲議論劇情發展,整個場面充滿了濃厚的民間文化氣息。徵大人觀戲之餘,心中暗自思忖,若將這些戲曲文化推廣至全國,或許能為民間藝術帶來更廣闊的舞臺。
翌日清晨,徵大人沿著九龍江畔漫步,清晨的江面氤氳著薄霧,漁船已然出航,漁民們在江面上撒網捕撈,新鮮的魚蝦躍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