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科技與鄉情:慢下來的腳步,智慧農場的溫度 (第1/2頁)
樹生書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春日的陽光暖洋洋地灑在林銘農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智慧化改造逐漸進入平穩執行階段。各種自動化裝置有條不紊地工作著,高效地管理著農場的各個環節。但林銘並沒有因此而放鬆下來,他反而放慢了自己的腳步,開始更加細緻地觀察農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心體會鄉村生活的真諦,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將科技與鄉情更好地融合,讓農場的發展更有溫度。
這天清晨,林銘沒有像往常一樣急匆匆地趕往辦公室,而是選擇在農場的小路上漫步。他看到清晨的露珠在綠葉上閃耀,晶瑩剔透,像一顆顆散落在田間的珍珠。他聽到田埂邊,村民們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和雞鳴狗叫聲,交織成一曲充滿活力的田園交響曲。他深深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這寧靜而又充滿生機的美好時光。
他發現,智慧化裝置雖然提高了農場的生產效率,但也讓一些村民感到了一絲擔憂。他們覺得,那些冷冰冰的機器,好像少了些人情味,也讓他們感覺失去了對土地的掌控。林銘決定,要讓他們明白,科技並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要更好地服務人,要讓他們真正融入到農場的智慧化程序中,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和美好。
他決定從細節入手,讓科技與人情味相輔相成。首先,他將原本設定在控制中心的監測資料,同步到農場廣播系統,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播報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讓村民們也能夠隨時瞭解農場的實時資訊,他讓那些以前依靠經驗耕作的農民們,透過資料分析,更加了解作物的習性,更加準確的施肥和除蟲,在科技面前,經驗與科學相互碰撞,產生了新的火花。
為了讓村民更好地適應智慧化養殖,林銘特意在農場舉辦了一場智慧化技術培訓班。他將 “系統” 曾經提到的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並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操作各種智慧裝置,讓村民們也逐漸掌握了科技的力量,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農場智慧化程序中。他還將農場以前的種植經驗,都透過 “智慧化監測系統”,記錄下來,作為他們以後的參考。
李嬸也參加了這次培訓,她一開始對這些新奇的玩意兒還非常牴觸,覺得自己這把老骨頭,是學不來這些新東西了。但在林銘的耐心指導下,她也逐漸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操作技巧,能夠使用手機App檢視蔬菜的生長情況了。她興奮地說:“哎呦,林老闆,你這手機還真好用,以後我不用天天去地裡看那些菜了,只要看看手機就知道它們長得好不好,這真是太省事了!”
老王頭也笑著說:“是啊,是啊,林老闆,你這智慧餵食器也真不錯,現在餵豬真方便,不用我天天抱著豬飼料跑了,以後我也有更多的時間,和這些豬崽子好好嘮嘮嗑了。”
聽到村民們充滿快樂的反饋,林銘知道,他的努力沒有白費,科技和人情味,原來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為了更好地維護智慧化裝置,林銘還特意成立了一個“農場科技小組”,他從村裡的年輕人中,選拔了一些有技術和熱情的人,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讓他們成為農場的“技術骨幹”。 他發現,農村的人們,從來都不是愚笨,而是需要引導。一旦掌握了方法,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將會讓人驚歎。
李飛也加入了這個“科技小組”,他將自己以前的“遊戲癮”,全部轉化為對技術的熱愛,他經常和那些年輕人一起研究智慧裝置的執行原理,討論如何提高農場的智慧化水平,成了一個真正的 “技術宅男”。
林銘覺得,看到這些年輕人為農場發展出謀劃策,讓他心裡感到非常的滿足。鄉村的未來,要靠這些年輕人來創造,他會盡他所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這天晚上,林銘沒有像往常一樣坐在辦公室裡,檢視農場的資料,而是選擇去了一趟老支書的家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