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風若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鳳陽皇莊,一千二百畝,本是朱元璋的自留地。
自從勳貴兼併土地以來,越來越多的貧民無地可種。
以至於,一度間唱窮的花鼓,在鳳陽廣為流傳。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
鼓詞道盡了百姓疾苦,朱元璋北巡路過鳳陽聽聞後,有心整治,可惜回到朝堂之後,周德興與胡惟庸案接連發生,打亂了他整治中都的計劃。
“自洪武五年至今,百姓侵佔皇莊官田共計八百一十二畝。”看著官吏送來統計,朱棣眉頭緊鎖,神色凝重。
他憶起幼年時,曾隨父皇朱元璋到鳳陽,那時便聽聞諸多民間哀怨之音,深知這片土地承載的複雜過往與百姓艱辛。
如今擺在眼前的資料,恰似一把利刃,挑破看似平靜的局面。
朱棣踱步沉思,這些百姓侵佔之舉,背後實是生存所迫,無地可依才鋌而走險。
可官田皇莊關乎皇家顏面與規制,亦不能放任不管。他深知若一味嚴懲,怕是要激起更大民怨,如同乾柴烈火,一點即燃;但若全然輕縱,往後皇莊威嚴蕩然無存,政令難行。
“先生,此事該如何處置?”
這事或是換成朱樉、朱棡在此,直接抓了佔田百姓,就完事了。
朱棣胸襟遠在他二人之上,這也季如風看好他的原因之一。
“皇莊田地荒著也是荒著,百姓面臨困境,能依靠這些田地活下來,也不算辱沒了皇家,畢竟上位自視百姓之子,是古往今來最疼愛百姓的天子。”
這時,一旁的老叟開口道:“老四啊,侵佔皇田是老漢我帶的頭,重八要怪罪的話,你就把我交上去便是。”
老叟是朱家莊裡正,朱臘八,是朱五四的族親表叔。
“叔祖,您老快別說了,晚輩哪敢?若說有錯,也是那些勳貴的錯,是父皇沒有管好他們。”
季如風滿意的點了點頭,朱棣不愧是胸懷天下的真龍天子,眼界和心胸都堪稱完美。
“好了,這事兒,也容易解決,正好我們要推廣新農事,將村民全部籤為皇家佃戶,方便我們試驗和推廣耕種新法。”
此言一說,房中幾人都眼前一亮。
朱棣一拍大腿,興奮道:“妙啊!先生,這樣還可以繼續多招募些佃戶,先前侵佔的佃戶讓他們交四成糧稅,以示懲戒,三年後再降為兩成,以示恩典。我這就寫奏疏報給父皇,他一定會恩准的。”
朱臘八撫著鬍鬚,朱棣這番謀劃,他十分滿意。
渾濁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欣慰,點頭笑道:“老四啊,你這法子既顧全了皇家顏面,又給咱鄉親們尋了條活路,妥帖得很吶。想當年咱這鳳陽,也曾富庶熱鬧過,奈何後頭被那權貴折騰得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才出了那些糟心事。”
季如風亦是滿臉笑意,在旁補充道:“殿下此策,一箭雙鵰。以佃戶之法安置村民,既能規整皇莊土地,便於新農事推行,日後豐收成果,皇家亦有進項;那糧稅的梯級設定,先懲後恩,百姓心裡頭感恩,幹活自會更賣力氣,還能彰顯聖上仁慈,對穩定鳳陽民情,大有裨益吶。”
朱棣神色鄭重,擺了擺手道:“此事雖有了主意,可實施起來,細節萬不能馬虎。招募佃戶,得把規矩講清,耕種新法的教習也要安排妥當之人,絕不能讓鄉親們糊里糊塗上陣,誤了農事。”
“我即刻召集鳳陽當地幾位農事老手與略有學識的鄉紳,前來共商細則。”
不幾日,眾人齊聚一堂,或質樸憨厚的老農,或身著布衫神情精明的鄉紳,起初皆有些拘謹。
朱棣親上前去,溫言安撫,將推行佃戶、新農事及糧稅之策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