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風若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季如風和老朱在宮中忙碌種植蕃薯之時,朱標卻整日在鑄造司和火藥司之間,來回奔波。
經過數十次嘗試,宋老已經成功將地雷的尺寸縮小了一半,成本也降低到了不五兩銀子。
朱標拿著尚未裝藥的地雷,眸中滿是驚喜之色。
朱標匆忙帶著這縮小版的地雷進宮面聖,彼時朱元璋與季如風正在商討番薯進一步推廣的計劃。
見朱標一臉興奮地前來,朱元璋不禁問道:“標兒,何事如此匆忙?”
朱標忙將手中的地雷呈上,激動道:“父皇,兒臣與宋老經過不懈努力,地雷如今已有重大突破。尺寸大幅縮小,成本亦降至不足五兩銀子,如此一來,我大明軍隊裝備此物將更為便捷且經濟。”
朱元璋接過地雷,仔細端詳,眼中也閃過一絲亮色:“此乃大功一件。若能大量裝備軍隊,於我大明邊防和戰事推進皆有莫大助益。”
季如風也湊上前檢視,點頭道:“殿下此舉甚是高明。有此利器,可改變戰場局勢,或能讓敵軍防不勝防。不過,這地雷雖小,裝藥與引爆裝置亦需精準設計,方能確保其威力與安全性。”
朱標笑道:“季先生所言極是。兒臣與宋老亦在著力完善這些細節。待一切妥當,便可大規模生產,先裝備於我大明邊境關隘及戰略要地。屆時,外敵來犯,定能讓其有來無回。”
朱元璋思索片刻後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先挑選精銳之師秘密訓練,熟練掌握此雷用法。同時,火藥司要嚴格把控火藥質量與產量,確保供應無虞。”
朱標領命道:“兒臣遵命。定會與宋老及相關官員妥善安排,不辜負父皇期望。”
與興奮不已的老朱父子不同,摩挲著下巴的季如風,此時心中想的卻是另一件戰場利器。
火龍出水!
據《火龍經》、《備武志》兩書記載,歷史上的明朝大殺器火龍出水,主體是一節5尺長毛竹,前後兩端是木刻龍首、龍尾,腹中裝神機箭,於龍首龍尾兩側,各安一個火藥筒,填裝半斤火藥,點燃後,可飛行二三里地。
而他要做的,便是對火龍進行升級改裝,讓其成為攻守兼備的大殺器!
有黃火藥在,他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做出大明版二踢腳!
當然,數千公里,甚至幾萬公里,想都不用想,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飛行數千米,爆炸殺傷範圍達到一二百米,他還是有把握的。
“我說,二位,你們爭啥爭?我又沒說過打仗只造這地雷吧?地雷是針對騎兵的。王景弘,去拿紙筆來。”
一炷香後,一幅玄妙的設計圖躍然紙上。
相較於火龍出水,季如風設計的火龍,長度達到了整整一丈。
取消了首尾兩側的火藥筒,這種設計,季如風參考了後世的導彈。
“先生,這便是你說的火龍?咱看著怎麼不像啊!倒是像燒火棍。”
考慮空氣阻力問題,季如風取消了龍頭和龍尾,完全仿照巡航導彈設計。
當然,想要做出巡航導彈,根本不可能。
他的目標是遊擊神器,107火!
不過,以目前墨家的能力,只能做低配簡易版本。
107火的射程,能達到8.5公里。
季如風的要求不高,只要能達到1公里就足夠了。
在這個時代,射程千米,殺傷範圍數十米就夠用了。
後續能不能研究出射程數公里,殺傷範圍數百米,就不是目前要考慮的事情。
只是這個時代,無法做風洞測試,除了尾翼,主體四分之三處他還畫了一對平衡翼,其長度,傾斜角度,位置,都只能透過不斷的試驗去調整,來實現最遠的飛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