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搗餈粑 (第1/2頁)
車嘵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廖青韻最近往返籠口村的次數十分多。
從前一年回村裡的次數一個巴掌也能數得過來,近半個月卻已來返五六次了。
也沒啥大事。
除了給老太太帶些糕點和衣服首飾,就是跟兒子“談心”。
當然主題只有一個——
讓榮正放棄想跟邱紅結婚的想法。
她倒是想得明白,知道這事找邱紅沒用,只能從榮正這頭入手,畢竟從張福子那打聽來的資訊來看,這事顯然是她兒子更積極。
榮正對此十分鬱悶,廖青韻自然不是那種會動用武力或者他爺爺那樣喜歡用家長強權、蠻橫無理的人,但她在每段對話裡都在不斷地給他潑涼水,實在跟他正滿心歡喜的狀態不搭,偏偏親媽的話,也不能當沒聽到,或是置之不理。
……
轉眼到了11月下旬,有個重要的節日即將到來,更準確的說法,得用農曆來算,十月十五下元節。
所謂正月十五天官賜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下元節也是要認認真真地祭祀祖先的。當然,籠口村人信教的倒是不多,之所以這樣重視下元節,大約是用它來順道慶祝豐收,給大人小孩一個解饞的理由。
下元節也是過年前最後一個重要的大節日了。
靜江這邊的習俗,是家家戶戶拿出今年新收穫的糯米,去搗餈粑。
邱紅和薛曉蘭也早就計劃好了,要各自泡上幾十斤的糯米,好好打上幾大桶餈粑,家裡大人小孩都愛吃,做法也多,煎炸煮烤都好吃,加上現在天氣漸漸涼下來了,不愁放不住。
張福子也湊了這熱鬧,交代榮正泡上二十斤糯米,打上一些餈粑,到時候剛好讓廖青韻帶上去,給兒子女兒孫子孫女曾孫子曾孫女……都嚐嚐!
沒錯了,前幾天老太太剛提到過幾天要過下元節了,廖青韻立即抓住機會,表示既然是節日那當然要下來陪著老人一起吃頓飯。
張福子:“……”
老人也不好說什麼,雖然都知道廖青韻下來陪她只是藉口,要跟榮正繼續洗腦才是正事呢。
榮正接了這活,也不客氣,直接就拎著去了隔壁,讓邱紅幫著處理。
打餈粑,糯米也是要先經過清洗和長時間浸泡的,不然粘性出不來。邱紅還又把黃梔子拿了出來,繼續給糯米做染色。要是什麼都不放,那餈粑打出來就是白色的,但放了黃梔子呢,則是金黃金黃的顏色,瞧著更好看,喜慶,味道也多一股草木香氣。
第二天大早,是星期天,下元節的前一天。
邱紅將浸泡了一晚上的糯米淘洗乾淨,裝在水桶裡,榮正開了電三輪,把母子三人,連著薛曉蘭和難得放假的初三生邱明澤都一輛車拉了,去往鎮上的餈粑廠。
大約十年前,餈粑廠是沒有的,村裡都按照傳統方式,拿清洗乾淨的石臼和石舂用人力打餈粑,那正經是個累活,得經過千百次的反覆捶打,也得有人配合不斷地翻動蒸熟的糯米糰,最終才能得到黏糯美味的餈粑。
但隨著經濟漸漸復甦,倡導機械化後,鎮上就適時地開了餈粑廠,一般也就是下元節這個日子或者過年前那段時間開,具體時間會在圩上的顯眼位置上貼出來,邱紅她們看到的通知就是:挑水街餈粑廠十月十二開打餈粑,一斤三分,歡迎來打。
重大節日,當然是要提前準備的。
今天已經十四,餈粑廠更是熱鬧,人來人往排著隊,中間免不了趕時間想插隊的,吵吵嚷嚷的還得主人家分出一部分精力調停。
這些作坊因為不是常年開著,所以場地並不寬敞,少不得大家都要將就些。其中也有正經是從山裡趕過來的人家,路途遙遠,老闆核實之後會做些說明,自動幫著往前排號。山路實在遙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