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犯顏直諫的巍徵(7) (第1/2頁)
方憶l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術成就
魏徵在貞觀年間為唐朝的文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尤其是在史書編纂方面。自貞觀三年(629年)起,他奉命總撰唐初八史中的五部——《周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和《隋書》,其中《隋書》由他主修,並親自撰寫了序論和《經籍志》。魏徵的修史工作不僅力求“直筆”,即保持歷史記錄的真實性,而且對各史進行了大量的編輯和改進,以確保其內容簡明而準確。最終,在貞觀十年(636年),這幾部史書得以完成,並獲得了“時稱良史”的美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隋書》中的《經籍志》是魏徵親撰,它正式採用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並首次將史部作為一個大類獨立出來,這對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提升了史書的地位。除了修史,魏徵還致力於整理和儲存文化典籍。鑑於隋末圖籍散失嚴重,魏徵奏請校訂四部書,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援。透過設定專門的人員進行校對和抄寫,幾年後秘閣的圖書收藏變得完備,這對於書籍和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另外,魏徵根據李世民的要求,整理歷代君王治國方略資料,從五帝到晉代的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書中提煉精華,於貞觀五年(631年)完成了《群書治要》五十卷。這部書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評價,並被賜予諸王,以便他們從中學習治國之道。由於魏徵編撰此書時參考了許多現已失傳的古籍,《群書治要》成為了解這些散佚文獻的重要視窗。
在禮儀制度方面,魏徵與長孫無忌等人一起撰成了《大唐儀禮》一百三十篇,進一步規範了唐朝的禮儀,促成了“貞觀禮”的形成。他還編成了《類禮》二十卷,重新整理了《禮記》的內容,使之更加條理清晰,受到李世民的高度讚揚。
此外,魏徵還有其他著作如《諫事》五卷、《祥瑞錄》十卷、《烈女傳略》七卷、《時務策》五卷等,以及與高士廉等共同撰成的《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儘管部分作品已經失傳,但魏徵留下的豐富著作為研究唐代歷史和政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他的學術成就和他的直言敢諫一樣,都是他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產。
文學創作
魏徵作為唐朝初期的一位重要諫臣,其文學創作緊密圍繞政治主題展開。儘管他的文學作品傳世數量有限,《全唐詩》和《全唐文》中收錄的他的作品卻展現了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素養,並且多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在《全唐詩》中,魏徵有34首詩歌被收錄,其中大部分是祭祀樂歌,共30首。根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在貞觀六年(632年),魏徵奉詔與褚亮、虞世南等人共同為宮廷儀式創作了這些樂章。這些樂歌主要用於朝廷的重要祭祀活動,它們以素雅莊重的語言表達對神靈的敬意,營造出莊嚴的氛圍。例如,《舒和》為七言四句,《大明之舞》則為四言二十四句,其餘大多為四言八句,這些樂歌不僅體現了魏徵的文學才華,也成為了研究唐代祭祀禮儀的重要資料。
魏徵的文風不同於當時流行的浮華風格,而更強調實質內容。例如,《奉和正日臨朝應詔》一詩描繪了貞觀時期朝廷和社會的繁榮景象,反映了新王朝的活力與生機,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國家的忠誠和願意為國效力的決心。又如《述懷》這首詩,回顧了自己從侍奉李密到加入李唐的經歷,表達了對李淵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魏徵的作品通常都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志向或敘述個人經歷,而不是無病呻吟。
總的來說,魏徵提倡“文質並舉”,即形式和內容同樣重要,反對過於追求辭藻華麗但缺乏深度的文風。這種態度對於矯正初唐時期專尚駢儷(即對偶工整、辭藻華麗的文章)的風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成為了一種良好的示範。魏徵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倡導樸實文風、迴歸文章本質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