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原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月18日
自那日朱慈烺派遣差役至各處傳信開始,應天城周遭各州縣的百姓便舉家南逃。
待到多鐸遣人“徵募”民壯時如句容、江寧這些離應天較近的州縣裡也只剩了些無法遠行的老弱,青壯卻都拖家帶口地往南邊去了。
如此一來沒能完成任務的各部將官在互相通氣之後終還是覺得應向多鐸提些建議。
“王爺,這兩日我等已將方圓百里之內搜了個遍,共徵得民壯三千四百餘人。”
圖賴將這兩日的收穫報了之後見多鐸面色無異才又試探著問道:“王爺,要不我們再走遠些?”
三千多人放在平時自是不少,但於此戰而言卻有些杯水車薪。
在常人想來,攻城大抵就是一大幫子士兵抬著梯子衝到城邊,然後登上城牆奪取城門即可。
可戰場畢竟不是說書的口中那般簡單,守軍又怎會由得你如此從容?
話到這裡,民夫的作用便要體現出來了。
想要登城便得要投石車、木幔、雲梯等器械的幫助,想要將器械搬至城邊就得要壓制住城上弓手、火器,想要壓制城上火力又需尋一離城近些的高點。
乍一聽來,這些步驟似乎和民夫扯不上什麼關係,但若掰開揉碎來看便會發現每一步都少不了民夫的參與。
製造器械需要民夫、砍伐木材需要民夫,築造比城牆還高的土城更需大量民夫,而這區區三千人便是全投到器械上都要不少時日,更別提築造土城這種極耗人力的土建工程了。
所以圖賴等人才會在搜遍應天周遭後提議往遠處再走走。
聽聞此言後多鐸一言不發,只是皺著眉頭凝望地圖,似是正在心中仔細權衡。
對一個麾下只有百人、千人的軍官來說,若能擁有一定程度的個人勇武和對戰術的熟悉便能算是合格。
如果能再加上靈活運用戰術那更是能稱得上優秀。
可對多鐸這種麾下有數十萬大軍的統帥來說,決定其統兵能力關鍵點卻已不是這些。
就拿現在的情況來說,半數人馬已深入敵境,一旦出現意外,那麼多鐸這裡便是他們的唯一退路。
所以從這個角度考量,留守人馬必定得以穩妥為主。
可換個角度來想,民夫的不足勢必拖慢攻城的進度,而攻城進度的緩慢又會給後勤供給帶來巨大的壓力。
若是拖得時間長了,供給定然難以為繼,到那時漫說攻城,怕是不消一時三刻數十萬大軍就要自己散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考量,抓緊徵集民夫又成了重中之重。
好了,矛盾出現了,徵集民夫勢必要將留守人馬散出去,可按現在的情況先不說到底得散出多少人手,便是將留守人馬全都散出就一定能徵得足夠的民壯嗎?
從多鐸掌握的情況來看,應天的抵抗意志極為堅定,由此推斷江南其他地方定哪怕不似應天卻也不會如江北那般大軍未至降書先抵。
按著這種情況想來,將留守的人馬散出去多了便會造成大營空虛,散的少了卻又有可能被外圍明軍纏住。
若是應天這裡再來個趁虛而出,那這數十萬人馬說不得就要被圈死在江南。
那些降軍倒還罷了,反正漢人人多重新徵召便是,可那三萬多八旗要是受損卻是會動搖大清根基的。
“王爺,末將有事稟報。”
就當多鐸左右為難之際,帳中唯一的降將怯生生地說了一句。
“說。”
“王爺,江北雖經了些戰亂,但人口卻還不少,不如.........。”
曹虎雖只是個副將,但麾下人手卻也不少,在多鐸思量的這點功夫他也已大致想清王爺到底在猶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