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說堅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觀音菩薩的傳說
觀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眾多與之相關的傳說,承載著人們對慈悲、善良與庇佑的美好祈願。
妙善公主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西域有一個興林國 。妙莊王作為興林國的國君,膝下育有三位公主。三公主妙善公主出生之際,整個王宮都被奇異的香味籠罩,天空中綻放出絢麗的天華,五彩祥雲環繞不散。
妙善公主自幼就展現出非凡的聰慧,心地更是無比仁慈。隨著年齡漸長,她對塵世的功名利祿、男婚女嫁毫無興趣,一心向往著出家修行,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對眾生的慈悲。妙莊王起初以為女兒只是年幼懵懂,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可當妙善公主到了婚嫁的年紀,依然堅決拒絕所有的求婚者,一心要遁入空門。
妙莊王大為震驚,同時也十分惱怒,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的女兒為何要放棄這榮華富貴的生活,去過清苦的修行日子。但妙善公主心意已決,無論妙莊王如何勸說,都不為所動。妙莊王無奈之下,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假意答應妙善公主出家的請求,將她送到了白雀寺。
妙莊王本以為,白雀寺艱苦的生活條件和繁重的修行功課,會讓妙善公主知難而退,乖乖回到王宮。然而,他低估了妙善公主的決心。妙善公主在白雀寺中,每日虔誠禮佛、誦經修行,過得充實而滿足。
妙莊王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認為女兒忤逆了自己,一怒之下下令火燒白雀寺。大火熊熊燃燒,整個寺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然而,就在眾人都以為妙善公主在大火中喪生時,她卻奇蹟般地逃出了火海。
此後,妙善公主來到了香山,繼續潛心修道。她在香山的山洞中,歷經無數個日夜的苦修,忍受著嚴寒酷暑、飢餓病痛,卻始終未曾放棄。終於,在六月十九日這一天,妙善公主功德圓滿,羽化成仙。
後來,妙莊王身患重病,遍訪名醫,卻都無濟於事。妙善公主得知後,心中不忍,毅然決定斷手挖眼,將自己的手和眼作為藥引,為父治病。她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佛祖也被她的大善之舉所打動,於是賜予她千手千眼法身,讓她能夠更好地救度世間的芸芸眾生。
不眴太子的傳說
根據佛教經典的記載,觀音菩薩在久遠的過去,本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正法明如來”。在無量劫之前,他原本有機會成就佛果,卻毅然捨棄了這一機會,選擇降生為轉輪聖王無諍唸的長子,取名為不眴太子。
不眴太子自出生起,便心地善良,心懷悲憫。他看到世間眾生在生死輪迴中苦苦掙扎,遭受著無盡的痛苦與煩惱,心中充滿了不忍。於是,在寶藏佛面前,不眴太子發下了宏大的誓願:“若有眾生遭受苦惱恐怖,聽聞我的名字,能一心稱念,我將即時觀其音聲,前往解救,讓他們脫離苦難。”
寶藏佛被不眴太子的慈悲之心和堅定決心所感動,為他授記,並賜予他“觀世音”的名號。從此,不眴太子便以觀世音菩薩的身份,在世間廣行慈悲,救苦救難。無論眾生身處何方,遭遇何種困境,只要誠心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菩薩便會聞聲而至,施以援手,幫助眾生脫離苦海。
觀音菩薩三十三化身的傳說
1 白衣觀音:在中原地區,曾有一段時期戰亂頻繁,兵荒馬亂之中,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傷亡慘重。每到夜晚,冤魂遍野,淒厲的哭聲迴盪在天地之間,整個地區都被一股陰森恐怖的氣息所籠罩。
正值鬼節,人們懷著恐懼與敬畏的心情,紛紛舉行祭祀活動,希望能安撫那些冤魂。就在這時,一位身著潔白無瑕袈裟的菩薩現身了,她面容慈祥,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正是白衣觀音。
白衣觀音以莊嚴的寶相示人,她雙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詞,施展無邊法力,超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