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抓周 (第1/5頁)
原創曉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抓周,是天津家庭的溫馨儀式,它將長輩的關愛與期待,化作一顆顆希望的種子,種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在歡聲笑語中,傳承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民俗文化,延續著一代代的美好期許 。
這是很受重視抓周習俗。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在孩子面前擺放各種物品,如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印章、吃食、玩具等。
這些物品各有寓意,比如抓到筆可能預示著孩子將來喜愛文學、善於書寫;抓到算盤也許代表孩子有從商的天賦等。在天津,舉行抓周儀式時,家人一般會把孩子打扮得很精神、漂亮,然後讓孩子坐在佈置好的地方抓取物品,親朋好友會在一旁觀看,整個過程充滿歡樂和期待的氛圍,大家都對孩子的未來送上美好的祝願。
老宋家辦抓周禮,主要也是想為孩子送祝福,還有真是想找個事兒抒發一下情感。大家達成共識,一歲生日重點不是給孩子買什麼,主要是大家得吃好聊好,一起開心開心。
隔壁張大爺給老兩口出主意,“咱們街里街坊都是多少年的老朋友了。新搬來的,你請來了最好,請不來也是人之常情。要我說,咱們就在你家和喜樂家,還有你們親家租的那個小院子,咱們就擺流水席。誰來誰吃,吃完大家聊天,反正平時也是這麼聊,隨意、自然又給孩子送上了祝福。”
李大嬸對周偉紅說:“你們主家就負責做撈麵,十六個碟的喜面,每碟子都放一點兒紅粉皮兒,氣氛馬上就到位了。然後所有來賓,都以家庭為單位,一家帶一個菜,當然樂意帶兩個帶三個的隨意,不設上限。早時候過年,又不是沒這麼沒搞過?每一次效果都特別好!現在家家戶戶條件都好了,基本上隔三差五就出去西餐中餐、自助餐地搓一頓。說真的,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只比飯館兒做得好。你們得給大家一個展露身手的機會,得了大孫子,你們全家高興,大夥兒都參與進來,別人才能真地高興。”
“我覺得挺好的。”王姨又說,“你們不辦抓周,家家戶戶也得做飯,也得點外賣或者出去吃,這樣自己做又幹淨又有成就感,還能分享,一舉多得。現在人都吃不多,誰也不為了去誰家圖那一口吃,主要是得有意思。”
行,就這麼定了!
等到了抓周那天,王桂蘭才真叫驚呆了。明明老宋家就管了大家一頓十六個碟上的撈麵,可竟然吃出了百年洋樓公館的氣場來。這大陣仗是她這輩子都沒見過的,以前在農村沒少吃流水席,可從沒見遇見過這樣的情景。
老宋家一大家子前好幾天就在選衣裳。不僅是他們,街坊鄰居也都是這個喜好,不僅一個個穿戴洋氣,就連裝菜的餐具都特別講究,有英式的有法式的,還有青花瓷風格地,放在桌子上,碟子碗的比菜還好看,這不僅是菜餚集美,餐具也跟著集美似的。
最有意思的是,因為老宋家這個抓周,家家戶戶都在搞衛生,擦玻璃,換床單兒,光看鮮花都是一把一把,一盆一盆地往各家送。自己家擺花的同時,抓周禮這天也不少人給老宋家送鮮花,花是好看,可包裝更好看。何著,借老宋家這個抓周禮,街坊鄰居都找藉口給自己家也弄個節出來過過。
王桂蘭終於明白了兒媳婦說過的一句話:這“該死”的儀式感!
天津人確實不愛炫耀也不愛攀比,他們買衣服買首飾,花大力氣搞軟裝,買東西佈置家居生活,都是自己哄自己高興。別人倒黴了還會同情一下,別人發財了完全提不起他們的興致,絕不會讓嫉妒佔據他們的情緒。你別的城市那些野榜愛排名第幾排名第幾,跟我們沒關係。
從開埠那天起,保家衛國的事兒,天津人從來沒慫過。坑蒙拐騙的事,天津人幾乎就沒幹過。馮驥才老先生寫的《俗世奇人》裡有個關於當時黑社會老大的描寫,那人也是自己穿補丁褲子,吃粗茶淡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