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濟世妙手 (第1/2頁)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晨光熹微,太醫院的牌匾在朝陽下泛著金光。作為葉家長女的葉知昭正帶著一群醫者查房。這座經過改建的醫療重地,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只服務於皇室的小院,而是一座融合各地醫術、廣納天下良醫的醫學聖地。
"大姐,聽說你們又有新發現?"葉知秋掀開簾子走進藥房。陽光透過天窗灑在各色藥材上,一排排整齊的藥櫃上不僅有傳統中藥,還有來自西域、波斯的珍貴藥材。
葉知昭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我們發現波斯的玫瑰油配合我們的當歸,對女子調理特別有效。二妹已經開始研製新的藥方了。"
說起二妹葉知暖,她如今主持著太醫院的藥理研究,將各地醫術精華融會貫通,創制出了許多新奇有效的方子。正說著,就見葉知暖抱著一摞醫案快步走來。
"你們來得正好,"她興奮地展開醫案,"你看這個病例,我們用改良的針法配合西域藥材,治好了一個老大夫都束手無策的怪病!"
葉知秋湊近檢視,只見醫案中詳細記載了診斷過程、治療方案和療效追蹤。這是她推行的新制度:要求太醫院所有新發現都必須有完整記錄,以便後人研習參考。
"陛下,城南新建的醫館開張了。"蕭遠珩的聲音從外面傳來。這是他主持興建的第一百座平民醫館,是新醫政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行人來到城南醫館,只見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與傳統醫館不同,這裡不僅有坐堂大夫,還設有專門的藥房和病房。最特別的是診費:貧民只需付很少的錢,甚至可以免費就醫。
"這位老者,您哪裡不適?"葉知暖蹲下身子,輕聲問一位佝僂的老人。
"老毛病了,咳嗽。以前去不起醫館,現在聽說這裡收費便宜,特意來看看。"老人絮絮叨叨地說。
葉知暖仔細為老人診脈,又詳細詢問症狀。"是肺氣虧虛,"她寫下藥方,"我配一劑溫補的方子,再教您幾個養生的法門。"
正說著,一陣騷動傳來。原來是一位產婦臨盆,情況危急。葉知昭立即帶人前去救治,她熟練地運用改良後的產科技術,很快就解除了危險。
"多虧了新法子。"接生婆感慨道,"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聽天由命。"
午後,葉知秋召集太醫院的主要醫者開會。大家圍坐在一起,討論最近發現的新病症和治療方法。一位年輕醫者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波斯的手術之法與中土的針灸相結合。
"這個想法很好。"葉知秋鼓勵道,"醫術貴在創新,只要對病人有益,我們就該大膽嘗試。"
傍晚,她來到專門收治瘟疫病人的隔離院。這是她根據多年經驗特意設立的,不僅可以防止疫病蔓延,還能集中醫力攻克難題。
"自從採用新的防疫之法,今年瘟疫的發病率降了大半。"葉知昭彙報道,"尤其是邊境地區,再沒出現大規模疫情。"
夜幕降臨,葉知秋在御書房翻看各地醫政報告。新醫政推行以來,民間醫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她要求必須有太醫院認證的醫者坐堂,以保證醫術水平。
"你看,"她指著一份報告給蕭遠珩看,"嶺南的醫館用當地草藥改良了治療瘴氣的方子,效果很好。"
蕭遠珩深有感觸:"記得當年在邊關,多少將士死於瘟疫。如今有了這些新法子,保住了多少性命啊。"
次日清晨,葉知秧特地去視察了醫術培訓學堂。這是她仿照文華館建立的醫學教育機構,專門培養醫者。學堂裡不僅有傳統醫術課程,還增設了西域醫術、藥物研究等新科目。
"這些都是未來的良醫。"看著認真學習的年輕人,葉知秋欣慰地說。她特別注意到,學生中有不少女子,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正在這時,一個令人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