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秋十月,京城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長街上,商賈往來如織;學堂裡,朗朗書聲不絕;醫館前,求醫問藥的百姓井然有序。這是葉知秋改革十年後的盛世景象。

清晨,葉知秋站在太和殿前,看著晨曦中的京城漸漸甦醒。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與清真寺的禱告聲交織在一起,這是文明交融的見證。

"陛下,各地的年報都送來了。"蕭遠珩捧著一摞竹簡走來。自從推行新政以來,每年這個時候,各地都要上報民生狀況。這不是簡單的數字統計,而是要詳細記錄百姓生活的改善情況。

葉知秋接過竹簡,細細翻看。江南水鄉的蠶農因新式紡織技術增收三成;西域商道上的驛站已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嶺南瘴疫因新醫術的推廣大為減少。

"你看,"她指著一段記載給蕭遠珩看,"這個偏遠山村建起了醫館,還有識字堂。這才是真正的盛世氣象。"

正說著,一陣歡聲笑語傳來。原來是文華館的學子們在晨讀。新學制推行後,求學之風蔚然成風。不僅是世家子弟,就連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有機會接受教育。

"聽說昨日科考放榜,"蕭遠珩說,"今年的新科進士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寒門。這在從前是難以想象的。"

葉知秋欣慰地點頭。教育改革是她最看重的政策之一。如今的科舉不再侷限於八股文章,而是注重實學實用。工匠、醫者、商賈,都有機會透過自己的專長為國效力。

上午,她來到城南的平民醫館視察。這裡曾是一片貧民窟,如今已成為一個繁榮的社群。醫館裡不僅有精湛的醫術,還專門開設了平民診室,讓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好的醫療。

"這位大娘,身體可好些了?"葉知秋關切地問一位正在候診的老婦。

"託陛下的福,"老婦露出慈祥的笑容,"自打有了這醫館,我們這些窮人也看得起病了。還有那識字堂,讓我孫子也識得了字,真是太平盛世啊!"

午後,葉知秋在文華館主持了一場特別的講學。臺下坐滿了來自各國的學者和本地的學子。這種跨文化的交流已成為常態,不同的思想在這裡碰撞、融合,迸發出新的智慧火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她說,"我們的目標不是讓所有人變得一樣,而是讓每個文明都能綻放自己的光彩。"

話音未落,殿外傳來一陣悅耳的音樂聲。那是新創的樂曲,融合了中原的古琴、波斯的琵琶和西域的笛子。這種文化的融合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傍晚,葉知秋召開了一場特別的朝會。這不是傳統的早朝,而是她創立的"實務議政"制度。文武百官可以直接就具體問題展開討論,不拘泥於繁文縟節。

"江南水利有了新突破,"工部侍郎報告說,"我們採用了波斯的水車技術,配合我們的堤壩建設,既防住了洪水,還能灌溉更多良田。"

"邊關的互市很熱鬧,"兵部尚書接著說,"現在商旅往來頻繁,比守軍還管用。那些異族商人的子女,都爭著要來內地學習我們的文化。"

聽著這些彙報,葉知秋心中欣慰。這正是她期待的治國之道: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以文化感化;不是一味守舊,而是在傳承中創新。

夜幕降臨,她在御花園散步,看著園中新培育的藥草。這些年,太醫院不斷改良醫術,創制新藥,讓更多百姓受益。這或許就是最好的功德。

"在想什麼?"蕭遠珩遞上一杯熱茶。

"在想父親的話。"葉知秋接過茶盞,"他說醫者仁心,術業專攻。如今看來,治國也是如此。要以仁心為本,以實學為用。"

正說著,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傳來:邊境幾個部落主動請求歸附,原因是被大唐的文化所折服。這讓

其他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夫人六歲半,沈爺輕點寵

夫人六歲半,沈爺輕點寵

扶渺
關於夫人六歲半,沈爺輕點寵: 陽城有兩大奇觀,一是嬌弱笨蛋美人戴都,二是瘋批浪蕩公子沈珩,圈內忠告:退避三舍,敬而遠之。兩大奇觀閃婚,眾人驚呼:痴傻村女,家族棄子,天造地設,為民除害。然而,不知從何時起,笨蛋美人瘋批強勢,身份驚人,攪得陽城天翻地覆,浪蕩公子扮豬吃虎,財力雄厚,致力於摧毀沈家基業。坐等離婚的眾人瞳孔地震:我們也是你們play的一環?
其他 連載 215萬字
區小隊那些年

區小隊那些年

一個人的東海
關於區小隊那些年: 無系統,非穿越,非重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群沒有好武器,不是正規軍人,但是他們也為抗日犧牲,為解放,付出了汗水,辛勞,流血,犧牲。人民軍隊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他們的功勞,不容忽視!
其他 連載 111萬字
歡迎來到厭女遊戲

歡迎來到厭女遊戲

樹兒不落葉
關於歡迎來到厭女遊戲: 柳朝闕是現代一個半宅女,她的生活十分平凡,平凡到很容易被人忽略,她不喜社交,最多就是半強迫地去和別人聊聊天。但是她很喜歡玩各種非RPG的遊戲,比如上菜小遊戲,換裝小遊戲,不需要動腦,只需要打發時間就好。在這些遊戲中,她最喜歡玩的一款名曰:“星空之約”的乙女遊戲,在這個遊戲中,她得到了莫大的關注,且是個單推,最喜歡的是一位帶著金絲邊眼鏡,長的斯斯文文的男人,名曰:許陌玉。在
其他 連載 9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