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明德永昌 (第1/2頁)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歲末的一場大雪過後,明德堂披上了銀裝。這一天,林月笙親自前來,要為明德堂冊封"天下教化第一堂"的匾額。
葉知秋站在大堂中,看著熟悉的一切。十年光陰,明德堂從一個簡陋的學堂,發展成了影響整個時代的教育重鎮。此時此刻,她的心中百感交集。
"先生,"林月笙行了弟子之禮,"這塊匾額,是朕和百官集議後的決定。明德堂改變了整個天下的教化之風,理當為首。"
葉知秋卻搖頭:"陛下,匾額雖好,但明德堂不需要這個虛名。教育之道,重在實效,不在名分。"
"先生說得是。"林月笙若有所思,"那依先生之見,這匾額該如何處置?"
葉知秋看向蕭遠珩,後者會意地取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奏章:"請陛下過目。這是我們擬定的'天下教化興盛策'。"
林月笙展開奏章,越看越是驚喜。這哪裡是一份簡單的章程,分明是一個完整的教育發展藍圖:
- 以明德堂為範,各地設立新式學堂
- 打破門第之見,選拔各類人才
- 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實用之才
- 鼓勵教育創新,互相借鑑交流
"妙啊!"林月笙擊掌讚歎,"先生這是要讓天下都成為明德堂!"
"正是此意。"葉知秋正色道,"教育不該是一家獨大,而是百花齊放。與其給明德堂一塊匾額,不如讓這種教育理念遍地開花。"
正說著,外面傳來喧譁聲。原來全國各地的明德分院代表都來了,要參加這個重要時刻。
大堂內很快聚滿了人。有西北邊塞的教習,有江南水鄉的山長,有嶺南商埠的學者,更有眾多在基層辛勤耕耘的教育者。
"諸位請看。"葉知秋展示了一份特別的文獻,"這是我們這些年來的教學心得,凝聚著所有明德學子的智慧。今天,我想把它獻給天下。"
這份《明德教化錄》分為三部分:
上卷記載教育理念和方法論
中卷收錄各地實踐經驗和案例
下卷展望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好!"林月笙毫不猶豫地說,"朕即刻下令,讓全國學堂都參考這個方案。不過"他話鋒一轉,"實施起來恐怕還有難處?"
"陛下說得是。"葉知秋早有準備,"所以我們還準備了一個十年計劃。"
她讓王子明取來一份詳細的規劃:
第一年:在各州府建立示範學堂
第二年:培養新式教習,擴大影響
第三年:推廣實踐教學,建立制度
三年後:逐步向縣級推廣
五年後:深入鄉村,普及教育
十年後: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
"這"林月笙被這個宏大的計劃震撼,"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教育乃百年大計,"葉知秧堅定地說,"再多的投入都值得。況且,我們已經有了經驗。"
她讓趙世勳介紹商界合作的模式,讓李元禎分享地方推廣的辦法,讓林青雨展示醫教結合的方案。每個領域都有詳實的規劃,都經過實踐檢驗。
"臣附議!"禮部尚書站出來,"明德堂這些年的成就有目共睹。若能推廣到全國,必將利國利民。"
其他大臣也紛紛表態支援。林月笙欣然應允:"既如此,就依先生之計。這塊匾額,就留在明德堂,作為教育改革的見證。"
午後,葉知秋特意召集所有在場的教育者開會。她環視眾人,語重心長地說:
"今天不是終點,而是新的。望諸位記住,教育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讓更多人受益。我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影響下一代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