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擴大生產規模的討論 (第1/2頁)
樵東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靜原的樣板按期完成,樣板提供出去以後,梁亞靜四人去了深圳。
沈先生專門帶四人去了十幾家小公司,這些公司對他們可謂是夾道歡迎。
以前這些小公司的訂單,大多隻能去一些小的私人作坊生產,質量以及交貨期都沒保證。
現在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廠老總主動尋求合作,讓他們沒有想到。
很多公司把以前積壓下,還沒找到貨源的訂單,都拿出來。
梁亞靜根據自己工廠現有產品,本著儘可能少開發新品種的思想,分別跟大家談,很多訂單很快敲定。
因為第一次跟他們合作,不能做信用證的訂單,梁亞靜要求要預付款,並且款到才能發貨。
為了表示誠意,很多公司訂單剛剛敲定,就直接把全部貨款打到了工廠的賬戶上。
四人的深圳之行可謂收穫頗豐。
三家小公司老闆,直接跟他們四個一起回了工廠。
一方面尋求長期合作,另一方面希望工廠儘快打樣,他們可以帶著樣板回去。
對工廠的這種做法,外界褒貶不一。
有人說這樣的大廠也不行了,不得不去接這類小訂單。
也有人講,國企有這個魄力不簡單。
對此梁亞靜根本沒有理會,讓韓總盯住研發打樣,劉建平配合。
讓於總乾脆通知所有客人,工廠可以接單小批次、多品種,制定最低批次限制以及售價。
之後不久,就收到靜原第一批訂單,這批單批次很小,但品種很多。
梁亞靜估計這恐怕試單,要求全廠上下一定要做好這張單,希望透過這張訂單留住靜原。
孟凡也透過曹志下了第一張訂單,而且數量不小。
在此之後,藝辰、bbAd等大公司紛紛下單,但都是一些小訂單。
這好像形成了一種趨勢。
原來離開工廠,不再下單的很多老客人紛紛回來,都再次下單給工廠。
雖然都是小單,但加起來已經數量可觀,而且價格都遠遠高於以前。
梁亞靜和穆青判斷,也許這條路走對了。
靜原的第一張訂單透過驗貨,並正常發運不久,第二張訂單就到了。
這張單的單量很大,而且品種也不是很多。
梁、穆二人原來以為要等第一張單到歐洲以後,看歐洲市場的反應,才會有第二張訂單。
沒想到第一張單,只透過了驗貨,就已經形成了第二張訂單。
他們兩人分析,可能是孟凡的單,在乾山擠走了靜原。
進入八月份以後,訂單量增加趨勢並沒有改變,而且愈演愈烈。
工廠內杜軍排產已經到了年底,再接單就要到明年初才能交貨了。
於總身為主管銷售的副總,當然樂於見到這種情況。
藝辰呂先生給於總打過很多次電話,跟他講,藝辰訂單現在下給工廠都要排到明年,這恐怕不能接受。
希望工廠能想辦法幫一下他們。
於總為此跟生產部結合幾次,生產部的答覆都是沒辦法,除非他能同意推遲其他客人的交貨。
於總不得不跟銷售員商量,是否有可以推遲交貨的訂單,但得到的答覆也是不行。
於總只能如實告訴呂先生。
廣交會期間,李濤和呂先生跟梁、穆二人在酒店交談時,明確講過工廠沒有訂單,只能工廠自己想辦法,藝辰幫不上忙。
沒想到工廠這麼快就扭轉了訂單下滑的局面。
現在輪到藝辰要工廠幫忙追貨,呂先生不知道該怎麼跟梁、穆二人講。
工廠需要幫忙時,藝辰沒有伸出援手。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