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黃桷樹下是我家 (第1/2頁)
痴人做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8號這天,陳興凡來到家裡,和陳興林商量重栽黃桷樹的事情。
原來,那棵矗立於寨頂坡的老黃桷樹,歷經無數風霜雪雨的洗禮,見證了歲月的流轉與變遷,最終在時光的長河中緩緩卸下了它的歷史重任,於前年悄然枯萎。
黃桷樹,渝市的驕傲,市樹的榮耀,它不僅耐旱、耐瘠薄,更擁有那獨特的氣生根,彷彿是大自然賦予的堅韌徽章。
無論是石縫的狹隘,還是泥土的貧瘠,乃至懸崖峭壁的險峻,它都能以不屈不撓之姿,傲然挺立,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
而當它成年,那粗壯的樹幹,繁茂的枝葉,奇特的樹形,無不散發著古樸而盎然的氣息,彷彿每一片葉子都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在陳渝的記憶深處,總有一抹酸澀而又甜蜜的味道揮之不去,那是童年時與夥伴們攀爬於黃桷樹間,邊唱著那首簡短卻充滿溫情的童謠:“黃桷樹,黃桷丫,黃桷樹下是我家。”,邊摘取嫩芽品嚐的無憂時光。
那童謠,雖簡短卻意蘊深遠,深刻描繪出古時人們聚居與遠行的溫馨畫面,承載著濃厚的鄉愁與歸屬感。
為啥這樣說呢,因為陳渝發現,在渝市丘陵或山區,每個村莊都會在就近的山坡頂種上一顆黃桷樹,猶如指路的明燈;
沒有山坡的,也會在村頭明顯的位置種上一兩株,像一個忠誠的衛士,守護著村莊。
反倒是村莊裡面,鮮少見到黃桷樹的身影。
所以,陳渝有一個猜測:黃桷樹,或許不僅僅是一棵樹,它更像是一個溫柔的指引,一個溫暖的路標,告訴那些遠行的人們,此處有人家,可安身,可歇腳。
在那個交通工具簡陋,人口稀疏的年代,行走數十里而不見人煙,疲憊與夜幕同時降臨,黃桷樹的出現,便如同希望的燈塔,引領著旅人走向溫暖與安寧。
於是,當你步履蹣跚,當夜色朦朧,四顧無依之時,只需抬頭,尋找那抹熟悉的身影——黃桷樹。
它所在之處,便是人間煙火,是避風的港灣,讓每一個漂泊的靈魂得以安放,免受荒野之寒。
而且,黃桷樹也是精神的象徵,也是村莊的守護神。
所以,村裡的一些老人提議,要求儘快重新栽種一棵。
這不,陳興凡就來找陳興林商量這個事情。
陳興林早就有這方面的考慮,他直接說道:“陳於海不是五一節結婚嘛,那就定在五一節上午栽,趁大家都在,人多好抬樹。”
陳興凡沒有意見,直接答應了。
接著陳興林又安排陳渝道:“你叫李中平明天去買一顆大點的黃桷樹,五一節那天一早運過來。”
陳渝也點頭應下來,他立即給李中平電話讓他去聯絡購買。
陳興凡又說道:“哥,你看這個儀式怎麼安排?”
陳興林考慮了一下說道:“你看這樣好不,等到了五一那天樹到了後,綁上紅布,由村裡的壯小夥抬上山。由躍文大公燒香請禮,你覺得怎麼樣?”
“我沒意見,一會我就去找大公說說。”陳興凡答道。
敲定這事後,陳興凡就走了。陳於海馬上要結婚了,再加上小梁山土地整治的事情,他這兩天是忙得腳不沾地。
陳興林看不慣兒子懶散的作風,對陳渝說道:“你這兩天別閒著了,去問問你二叔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你於海弟弟結婚,你去幫著操持一下。”
老頭子發話了,陳渝只能照辦。他想拉著妻子一起去,結果在家裡找了一圈,沒見著冬梅。
陳興林看他這樣子,有些不樂意了,瞪了他一眼:“你找啥子?你媽和冬梅早就到二叔家幫忙去了。”
見老頭子一臉不虞,陳渝不敢說話,灰溜溜的出門來到陳興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