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第1/2頁)
欲雪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姝戈早有計較,並不是很擔憂,她侍弄院子,種下了一批好養活的藥草。
而她也在鄉間,以遊方醫的名義為鄉鄰治病,就此在僕石鄉紮下腳來,同時也掙得微薄銀錢供日常花銷。
住在鄉間,她是深思熟慮過的,首先她不可能向原主一樣為李正孝付出一切,可問題在於,她現在是四十多歲的身體,怎麼抵得過身強體壯的男人?
那李正孝一心要給雀娘贖身,林姝戈不答應的話誰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來?就算答應了他且幫他避開衝突殺人一事,林姝戈對於日後的生活也不抱希望。
其一,按照劇情看,那李正孝是個會對原主動手的;其二,沒經過殺人一事,李正孝迷途知返,安分生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這兩點,都決定了林姝戈不可能和他一起生活。
走是要走的,作為體弱的婦人,住在人情密切的鄉間又比住在人口流動頻繁的縣城要安全‐‐林姝戈也很無奈,她近期試過練習體術,可由於年紀大又生過子,身體薄弱,練到極處估計也就是強身健體的效果,只能說聊勝於無。
而安定與發展,更讓林姝戈糾結的是後者:她所知甚廣,但在古代能做的不多;她擅長的事情很多,又被體弱、女性、庶民階層等因素限制……
但不管怎麼說,林姝戈靠著醫術也算在僕石鄉穩定下來:她以無兒無女的寡居身份示人,一開始確實也惹來鄉民非議,可她年紀大了,不似一般寡婦容易傳出桃色緋聞,加之有醫術傍身,久而久之,也就被鄉民接納下來。
於是林姝戈開始了低調的鄉間生活,除了看診外一般閉門不出,全心撲倒了自己院中的藥田上。
進了七月底,第一批草藥成熟了,林姝戈又到藥鋪補了幾味藥材,在家中炮製煉藥。
八月上旬,她拿出幾月以來的所有積蓄,尋了縣城的工匠,造了一批物什。八月下旬,縣城中一間小鋪掛上了林氏藥堂的牌匾,開始營業。
這家藥鋪與別家不同,沒有坐堂大夫,也沒有按藥方抓藥的規矩,反而像是其他商鋪一樣,將藥包一個個擺出來兜售。
時人看病,都是看診辨證‐按方抓藥一步到位,哪有這樣胡搞?畢竟沒診斷前病人也不知到自己所患何疾,又,吃錯了藥出事算誰的?
因此藥鋪剛開,鄰裡皆不看好,開業當天無人光顧,林姝戈孤零零在店裡頭坐了一天,反而徒增周圍居民笑料。
沒掙到錢,林姝戈倒也不在意,天色快暗下來的時候她就關了鋪子,還和周圍的人說明每隔三日才開鋪,隨即就回了鄉下住處。
第二次開鋪時,有好奇的鄰人進來,才發現這鋪子裡的藥材另有玄機。
原來這鋪子裡的藥,多是常用利售的藥物。
比如活血通絡的藥酒;或是止血去疼的散粉;還有註明是飽食通便的藥劑……另外鎮咳祛痰的藥水以及提神清爽的膏貼佔比也較多。
數量較少的則是解醉的丸子和止暑的藥油……
不過令人注目的地方在於,這些藥粉的盒子或是藥油的瓶罐上面,都實實貼有林字標籤,看上去整齊劃一,頗有意思。
那鄰人想起,城裡出名的瑞祥樓打造首飾,也都是帶了他們&l;瑞祥&r;的字號,不過林氏一不出名,二是賣的藥,這麼折騰,能有什麼好處?
要買藥的病人,首選該是醫術精湛陳大夫坐鎮的仁心堂,或是百年傳承有口皆碑的同濟坊……
鄰人暗笑,空手而出,心想要坐等林姝戈賠得精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