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1/2頁)
紅薯七十二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老師:“大家知道太陽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也就前幾年的時間,我們國家的某些地區因為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供電緊張,這些地區的學校每天最多隻能供三個小時的電,早晨和晚上只能用手電筒。”
秦朝,秦始皇:所以供電其實和太陽也是有關係的是嗎?
東漢,張衡:我記得之前說過太陽表面溫度很高,他們已經能夠利用太陽做其它事了嗎?
唐朝,李世民:這東西可以把你們頭上那個燈弄得這麼亮,對你們來說可能是太少了,但是如果能在我大唐用上半個時辰,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這個手電筒又是什麼?可以像蠟燭一樣拿在手上嗎?
郭老師:“不過人類是聰明的,有人想到了把太陽光轉化利用,用它來發電。近些年,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利用極大地緩解了偏遠地區的用電問題,這些地區已經可以實現二十四小時不斷供電了。”
看著課件上的太陽能光伏板,觀看直播的人快速轉動腦子。
東漢,張衡:把太陽的光轉移到他們頭上那個燈裡面,這個過程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細節可就複雜了,實在想不到是如何實現的。
北宋,沈括:是透過這些鐵板把太陽光集中在一起嗎?但是怎麼把“它們”取下來用呢?
元朝,郭守敬:想到這個供電和太陽有關了,靠這些白色的闆闆嗎?好想知道這些工具的關鍵之處。
郭老師:“大家知道太陽能是什麼嗎?太陽為什麼有著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是怎麼到達地球的?”
觀看直播的人:我們非常想知道,您快講吧,別問了!
郭老師:“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我們需要了解太陽的結構。太陽是一顆巨大的氣體星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表面溫度之前已經講過了,非常高,高溫高壓下,氫原子核相互碰撞生成氦原子核”
這段話聽得古人一頭霧水。
春秋時期,墨子:什麼氫原子核、氦原子核?這些小圓球就是太陽上的主要成分嗎?
戰國時期,石申夫:核反應是什麼?這些小球碰撞就是反應嗎?就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質混合在一起生出了新的物質?
秦朝,秦始皇:太陽處於壯年期這個說法有點形象,那就是終有一天它還是會老去的。原來太陽這麼厲害的存在都做不到長生,那人的長生估計更談不上了,我可以放棄了。
東漢,張衡: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內部的核聚變?之前看過太陽像一個火球一樣,這就是在發生核聚變反應嗎?
唐朝,李世民:之前不是還說太陽是永恆的?不過也是,相對於我們人來說確實可以算是永恆了。
南北朝,祖沖之:電磁波又是什麼?它能夠供電是不是和這個電磁波有關係?
北宋,沈括:輻射好像有點理解,夏日的時候太陽照在人身上,可以把人的皮蛻下一層,這樣也是因為輻射吧?大地上的動植物可以存活也是靠著太陽的照耀,一棵樹南北方向的枝葉繁茂程度不一樣,是因為日照不一樣,這就是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了。除了某些專業用語聽不懂,其它還是很好理解的。
看著郭老師給大家展示的太陽輻射波長分佈圖,很多人只能表示:看不懂。
看到z國太陽年輻射分佈總量的時候。
秦朝,秦始皇:按照後世對太陽能的利用,這不得有用不完的能量了?光是這個電估計就夠很多人用了。
郭老師:“我們看一下太陽能輻射的應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聽著郭老師講解這些應用,古人們再次驚歎。
春秋時期,魯班:路燈啊,和他們屋子裡的這個一樣亮嗎?這樣晚上都可以出門了,一點不受影響。
唐朝,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