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鄉土 (第1/3頁)
紅薯七十二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節課還是宋老師的。
宋老師:“同學們,我們本學期有經典閱讀的學習任務,有的經典在課本上,這部分內容並不一定會考試,但是對於提高你們的閱讀能力很有幫助。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一部分書來看看,網上能查到閱讀指導目錄。”
春秋時期,孔子:我以為後世的老師都是單方面給學生輸送知識呢,原來還是會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就應該這樣的,光靠老師講課,不思考怎麼行呢?
北宋,蘇軾:不知道他們所謂的經典是哪些?剛剛說的小說算嗎?詩詞歌賦算嗎?
宋老師:“這堂課我們可能會講課本上的文章,也可能會講課外的,不過都需要同學們提前看書。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鄉土z國》。這本書是一本學術著作,學術著作重在理論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系統性、邏輯性。”
春秋時期,孔子:那這種書對於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應該挺高的,有點難度啊!不過有老師在一旁講解,應該會好一些。
西漢,劉徹:鄉土?講鄉下的?
北魏,賈思勰:講究科學性、系統性和邏輯性的話,我想寫的《齊民要術》應該也算是學術著作了吧?要有基礎知識的人才能看懂,門外漢看起來會很吃力的。
宋老師:“大家看這本書的時候不能忽略重刊序言”她概括地講述了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閱讀這本書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讀書的時候需要關注哪些點等。
看著那張密密麻麻的思維導圖。
唐代,韓愈:這種教學倒是新鮮,這是之前說過的樹狀圖吧?
秦朝,秦始皇:這本書是有多複雜?和前面的文章比起來完全不是一樣的。
唐朝,李世民:這種真是手把手教怎麼讀一本書了。
同學們:老師,這本是真的好難,太複雜了,看不懂啊!
可能是看到大家臉上有點痛苦,宋老師安慰道:“說到閱讀,我們不要總是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淺易的、流行的讀物,適當讀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作品,才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能力。”
春秋時期,老子: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一直只看自己可以讀懂的東西,時間長了,是進步不了的。嗯~再給我的學生增大一點難度吧!
北宋,歐陽修:勇於嘗試難度大的?確實應該這樣。
宋老師放出了正文的第一段。
【從基層上看去,z國社會是鄉土性的我們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下人。他們才是z國社會的基層。】
宋老師:“全書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提出了觀點,這句話是進入全書的一把鑰匙,要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秦朝,秦始皇:有鄉土性是因為我們看重農業?
唐朝,李世民:民以食為天,因為這離不開土地啊。
各朝代的鄉下人:我們知道我們是社會的基層了,但是為什麼要說我們土頭土腦的,有一種罵人的感覺。
宋老師:“費先生指出,z國社會的構成是複雜的,但從基層看,最基礎的組成部分看,農村鄉下人才是主體。”
北宋,趙匡胤:嗯~這樣說也是沒錯的,雖然發展了商業,但是最基本的還是農民,沒有農民,吃不飽飯的話還發展什麼社會?
宋老師再次放出一段正文:【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得很好告訴過我,遠在西伯利亞,z國人住下了,不管天氣如何,還是要下些種子,試試看能不能種地。】
宋老師:“鄉下人的土氣是怎麼來的?費先生的看法是他們離不開泥土,以種地謀生,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產生的。鄉土本色的典型表現有守著廟宇討生活,世代以農為生,依賴和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