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堯舜之道,人族之興! (第1/2頁)
拾光2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49章 堯舜之道,人族之興!
帝堯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仰望他,就像雲彩一般覆潤大地。
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他戴的是黃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硃紅色的車子駕著白馬。
堯當政後生活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
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麼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堯聽到鼓聲,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
堯又常常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問道,察訪政治得失,選用賢才,唯恐埋沒人才,野有遺賢,史載堯之功臣十一人,可謂人才濟濟。
在這麼多的人才輔佐之下,人族在堯的治理之下興旺了起來,唐堯當政初期,天文曆法還很不完善,百姓經常耽誤農時。
所以堯就請教了自己的老師祖巫玄冥,專門命令羲氏、和氏根據日月星辰的執行情況制定曆法,然後頒佈天下,使農業生產有所依循。
兩族之人為了精確的定製農時曆法,分別不辭艱險的前往暘谷,觀察日出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春分,並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
在名都之地,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
在昧谷之地,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
在幽都之地,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井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
又以月亮一週期為一月,太陽一週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堯在位許久,功德圓滿之後,就要尋找下一任的人皇接替之人,身邊的大臣們紛紛推薦他的兒子丹朱,但是堯卻認為丹朱愚頑不堪,驕奢淫逸,不可擔當人族共主的大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眾人思索一番之後,又向堯推薦了虞舜!
堯聽完幾人的話後,略微考慮片刻,開口道:“此人是否能夠勝任人皇之位,真的有那般賢明,還是先考察一番,再決定也不遲!”
很快,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大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迎娶了兩人之後,就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人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附近的人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最終,經過了各種各樣的考驗,帝堯終於是認可了虞舜的才華,覺得他能夠建樹業績,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
舜繼位之後,就在身邊能人的幫助下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定下了諸多規矩,成為後世奉行的典範。
除此之外,舜還舉行頒佈了一系列的法令,大力的發展人族!
或許是天命使然,在舜在位的後期,人族大地被暴雨水災所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