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的鏟屎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書院也已經重新開學了。
白野看著自己面前的5個學生感慨萬千。
實際上原本林松孫帶來的十餘位學子都會聽白野的授課。
若是事功學說還有可能參加科舉,那麼,所謂的科學是根本就屬於諸般之末,或是說旁門左道。
清代朱方旦先後寫出《中補說》和《中質秘書》兩部,刊刻加以傳播,公然向程朱理學發起挑戰。
朱方旦本就是名醫者,長期實踐之中,提出意念,思想,記憶都藏在腦子裡,並從腦子裡釋放觀點,而不是心。
他從多年行醫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極為樸素的科學結論,中道在山根之上,兩眉之間。
而傳統呢?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心是人的思維器官,所以把思維器官,思想感情等都歸結於心以及心的功能。
“頭腦思維中樞”之論,自然是與祖宗之法,天朝之制,傳統之訓背道而馳。
否定“心之官”豈非謠言怪論,異端邪說,大逆不道結局嘛,自然就是倒在屠刀之下
白野慶幸此時不是明清,而是初立的南宋,還有機會。
併為此感到格外開心,至少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幾顆種子,而真正的中堅力量,是青甸園的那批孩子。
白野突然不想講課了,帶著5個學子在青甸園閒逛。
科學是需要質疑精神的,不好意思,這違法白野突然笑了出來。
有學子問道,“小夫子因何發笑?”
白野打個哈哈,“沒什麼,你們都出生海邊,可有見過潮起潮落?”
“見過。”,“自然。”
白野再問,“為什麼?”
一個長相老成,卻比白野還小一歲的學子回道,“潮之漲落,海非增減,蓋月之所臨,則之往從之。”
又有一個是真老成的學子補充道,“濤之起也,隨月盛衰。”
白野點頭,“很好,一個出自餘道安的《海潮圖序》,一個出自王充在《論衡》,兩個答案都對,又不全對。”
早在2000年前的東漢時期,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就發現了潮汐與月球的關係,就差那麼臨門一腳。
不僅僅是潮汐,還有很多都是已經知道了現象,發現了規律,卻始終未曾觸控本質,就差最後一個為什麼,令人扼腕嘆息。
幾人皺眉沉思,對此白野並不著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起直接告訴他們答案,由自己去思考答案的過程反而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初識階段,這是一個重要的思維習慣。
幾人面露愧色,“請小夫子解惑。”
白野並不感到失望,指著那個真老成,“劉治,你站到那別動,現在你就是月亮。”
白野接著走近兩步,將一隻手縮排衣服裡,微微抬起,“月盛則潮起。”
復又退後兩步,“月衰則潮落。”
假老成興奮的跳腳喊道,“是力!月盛而力強,引潮而起。”
“很好,月為何又有圓缺?為何時近時遠?日月皆圓又有何聯絡?為何夏炎冬寒?為何一天是十二個時辰?”
白野一連串的發問,眾人呆若木雞。
是呀,為什麼?好像從來都沒有人想過這些問題,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本該如此的樣子。
而恰恰這個本該如此才是最大的問題。
白野也沒有辦法,要想解釋萬有引力,還得先解釋地圓說之類的一系列問題。
要想從農耕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談何容易。
“這算是今天的作業,你們回去翻書也好,觀察也好,關鍵在於要去想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