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姚名成從出生到現在,總共才活了不到二十年光景,如何能感悟得了詞人此句“二十年重過南樓”中含有感情?
既連此句蘊含悵惘之情,他都無法切身體會,感悟到,更別提後面這段詞了。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為何要稱此舊江山中渾是新愁?詞人作詞時內心的愁究竟從何而來,這些姚名成統統搞不明白。
“師父,這詞作者是誰,他的生平經歷,以及他作詞前後經歷的事情,能告訴我嗎?”
光給他一篇莫名其妙的言愁之作,不言愁從何來,讓他怎麼感悟體會。
“詞作者姓劉,字改之,興紹年生人,詞作於淳德年間,恰逢韓節夫主張北伐,他本人一生四次應舉不中,布衣終生。”
範正源面無表情說完這些,仍舊負手立於原地。
意思很明顯,他準備看姚名成表演。
不管姚名成問範正源什麼問題,只要不妨礙到文心啟蒙,他全都可以告訴姚名成。
他就想看看姚名成到底還能自信多久。
“一生應舉不中,布衣終生。恰逢韓節夫主張北伐蠻夷……”
姚名成嘴裡小聲唸叨著範正源講述的詞人作詞背景,試圖從中找出詞人“新愁”來由。
倘若劉改之他是因為屢試不中,滿腔壯志無法施展出來而感到新愁,那他為何要寫這“舊江山渾是新愁”一句?
將自身科舉不中的愁緒予以眼前整片江山,難不成劉改之他還是個悲觀消極的人。
不對,百之萬分的不對啊!
姚名成這時想起詞作背後還蘊含有強大力量,再加上範正源方才親口給予它的“晦澀難懂”四字評價。
如果只是一首詞人因為屢次科舉不中,而感到極度悲傷地寫來發牢騷的詞作。
那他憑什麼可以登上名傳錄,又憑什麼當得起“晦澀難懂”此四字評價?
這不稍微知道一點劉改之生平經歷的人都能懂他意思嗎?
姚名成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推測被他自己迅速推翻掉。
或許劉改之“新愁”裡的確包含有……他自身壯志經久不得酬的意味在裡面,但絕不僅限於此。
他敢肯定,劉改之內心一定還有更大的“新愁”!
除了屢試不中這點,再就是韓節夫北伐。
現如今皇佑七年,當初淳德年間,韓節夫因翼戴有功,得以上任平章軍國事,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上,總攬朝政大權。
韓節夫隨即主張北伐抗金大業,意欲光復河山,然……北伐失敗。
他本人最後也淪落至命喪墳破,身首異處的悽慘下場,此事為天下儒生所熟知,姚名成當然也不例外。
難不成劉改之他心中的愁……他也是個主和派軟骨頭!
姚名成內心中此等想法出現還不到一剎那時間,他就反應過來自己想多了。
主和派面對韓節夫北伐一事,要麼是持強烈反對態度,直接出言反駁,要麼就明裡暗裡諷刺。
哪還會像他這樣,以“愁”代指,愁什麼?愁北伐抗金失敗?
那不是主和派們一貫以來的作風。
新愁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姚名成心中開始反覆咀嚼起劉改之寫的最後這句話,他能夠直觀感受到,劉改之在寫下最後這句話時候……
他內心中那股較“新愁”二字,更甚百倍的惆悵之意。
他在感慨他自己如今年華已逝,哪怕還想買上桂花,帶著酒壺外出遊玩。
照舊不復往日攜好友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