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零六面,我們看醜二的“謗毀業因”。
這一科是〈譬喻品〉的最後一科,勸信流通。佛陀講完〈譬喻品〉以後,為什麼要講這個勸信流通呢?主要要強調兩個觀念:
第一個,佛陀說:“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法華經》的一佛乘思想,它的弘傳是有因緣的。眾生在權法當中,他一開始修學業果或者修學空性。不管業果也好,空性也好,都是在法力的修學,它沒有會歸到心性。法力的修學,他一定會落入法執。法執是有限度的,它有時空限度,所以你用法執來修學,修到一個範圍就過不去了,沒辦法突破了。所以,這個人如果覺得他自己在修業果、修空性的時候,修到一個程度,已經被自己的法執給綁住了,想要尋求突破,這個時候是可以為他說《法華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其他的業果、空性,都是“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都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影像。只是告訴你不要造惡,不要執著有相的東西,是以一個“法”來破妄想,所以從一念心性的角度都是唯心所現。也就是說,你必須是善根成熟了,佛陀才可以為你講《法華經》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在所遊方,勿妄宣傳”。這是提醒我們後世的菩薩眾,你不要看到一個人就跟他講一佛乘的思想,他可能會產生不信、毀謗,甚至於讓他造罪。所以這個“勿妄宣傳”就是,你在宣傳《法華經》的過程,要謹慎小心、觀機逗教。
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為什麼要強調信的重點呢?
龍樹菩薩講到大乘佛法的修學,他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大乘佛法不同的地方,它在修學智慧、理解智慧之前,多了一個信心的修學,這是大乘不共於小乘、不共於人天乘的地方。因為小乘的思想——苦集滅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是可以思議的。你看看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的色身跟內心,你就知道你昨天的五蘊跟今天的五蘊是產生變化了;你看看早上的你跟晚上的你,你也知道有變化。所以你的結論:知道五蘊是剎那剎那生、剎那剎那滅,它是流動的狀態。所以,小乘法的無常、無我叫做思議境,我們可以用名言分別,去論證這個道理是對的是錯的。
大乘佛法,對不起,不能論證!大乘佛法的理解,往往是開口便錯,動念即乖。舉一個例子。比方說我們淨土宗的核心思想,“感應道交”,說是千念萬念為了臨終的正念。你為什麼臨終保持正念呢?你就是臨終的時候跟彌陀感應道交嘛。好,臨命終的時候你可能在加護病房,可能在自己的家裡,總之,你的心提起佛號,這個時候你要生起兩種信仰:
第一個,相信他力的攝受。你要相信你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信他。就是說,我業障深重,但是阿彌陀佛可以怎麼樣?但憑六字出乾坤。那你憑什麼相信呢?蕅益大師講到信他,只有一句話就講完了,叫做“隨順諸佛真實教誨”。他可沒有要你去思惟阿彌陀佛的功德多偉大。阿彌陀佛的功德不是用思惟的,不要說凡夫不能思惟,等覺菩薩都沒辦法去思惟佛陀的功德。那怎麼辦呢?“隨順諸佛真實教誨。”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證明極樂世界的存在,這就夠了!所以,大乘佛法第一個一定是修皈依、修信心。
第二個,你相信佛力的攝受,你還得相信你能唸的心不可思議。憑什麼我們業障深重卻能夠帶業往生?憑的就是蕅益大師說的:“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迴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靠的就是迴光返照。諸位!迴光返照的時候也是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的,它只是一種覺知,不能有意識分別。所以大乘佛法信仰深的時候,都不能有名言的。
當然,這個地方跟我們學習小乘法、學習業果乃至於學習世間的學問是衝突的。世間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