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下面第十六號考生答題!”監考官宣佈道。
隨著監考官的引導,第十六號考生張九齡穩步走到殿前,他身著一襲青衫,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從容不迫的氣質。他向武則天行了一個標準的禮,聲音平和而有力:“聖上聖明,草民張九齡抽到的是關於《周禮》的帖經題。”
帖經,這種古老的考試方式,考驗的是考生對經典文獻的背誦和記憶。監考官取出一冊《周禮》,按照帖經的步驟,將經書頁面的兩端掩蓋,只露出中間一行,然後用紙條遮蓋住部分內容,要求張九齡填寫出被遮蓋的部分。
監考官出題:“《周禮·春官宗伯》篇中,‘凡國之大事,掌其事者,必告於宗伯,宗伯告於王,王再拜受之,乃退而’,下面是什麼?”
張九齡略一沉思,隨即流暢地回答:“‘乃退而告於祖廟,退而告于山川,退而告於鬼神,退而告於四嶽,退而告於諸侯,退而告於百姓,退而告於萬民。’”
他的回答準確無誤,聲音清晰,字字珠璣,贏得了在場眾人的陣陣喝彩。
考官又取出《公羊傳》、《穀梁傳》進行測考,張九齡都對答如流,酣暢淋漓。
張九齡在殿試中的表現已經贏得了武則天的讚賞,而在接下來的策問環節,他抽到的題目是對當代禮制的論述。在武則天統治時期,禮制的變革與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張九齡深知這一點,因此他準備充分,準備發表自己的見解。
張九齡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論述:
“聖上,草民張九齡今日有幸在此探討禮制之要義。禮者,國之綱紀,民之行軌也。自古以來,禮制為治國安邦之本,而歷代帝王皆有所損益,以適應時代之變遷。
在聖上的英明治理下,我朝禮制更是日新月異,既有繼承前代之精華,又有開拓創新之舉。聖上提倡的‘以德治國’,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融入禮制之中,使之更加註重人倫道德,強調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間的和諧相處。
聖上還特別重視婦女的地位,提倡男女平等,這在禮制上也有所體現。譬如,聖上允許婦女參與科舉,這是對傳統禮制的一大突破,使得女性也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為國家效力。
此外,聖上對於禮樂的重視,也是禮制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聖上設立樂府,收集整理民間音樂,使之成為教化民眾、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這種將禮與樂結合的做法,不僅豐富了禮制的內涵,也使得禮制更加貼近民眾,更易於為民眾所接受。
草民以為,禮制之要,在於與時俱進,在於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需求。聖上的禮制改革,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草民相信,在聖上的領導下,我朝的禮制必將更加完善,更加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張九齡的論述深入淺出,既有對傳統禮制的尊重,也有對武則天禮制改革的肯定。他的發言贏得了在場眾人的認同,武則天更是面露嘉許之色。
武則天點頭稱讚:“張九齡,你的觀點獨到,對禮制的理解深刻,朕甚是欣慰。你不僅對經典有深刻的理解,還能結合現實,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正是朕所期待的賢才。”
張九齡再次跪拜:“草民謝聖上誇獎,草民定當繼續努力學習,為國家的禮制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武則天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她對張九齡的表現顯然十分讚賞。
武則天問道:“你是哪人氏,年方几何?”
張九齡恭敬地回答:“草民嶺南韶州人氏,今年二十六歲。”
武則天點了點頭,讚許地說:“你回答得很好,對經典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將來有宰相之才,好好學習,日後必成大器。”
張九齡聞言,心中激動,連忙跪拜:“草民謝